|
|
|

时逢酷暑,延边人都爱吃上一碗带冰碴儿汤的冷面,解暑又解渴,非常惬意。 即使在寒冬,爱吃冷面的人也不少,酸鲜爽口的冷面已经成了延边人生活中离不开的美食。 据延吉金达莱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基玉介绍,朝鲜族饮食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天人合一”,自古以来,朝鲜族人就有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中午,全家聚在一起吃冷面的习俗。据说,在这一天吃面条,可以“长命百岁”,故冷面也被称作“长寿面”。 冷面是什么时候来到延边的?何时发展成为商品?延边冷面是如何发展的?近日,记者就此作了采访。 上世纪50年代冷面开始成为商品 2013年,延吉冷面荣获“中国十大面条”称号。在此,不得不提获评“中国十大面条名店”的延吉金达莱饭店。延吉金达莱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基玉是延边朝鲜族冷面的第三代传承人,目前已将延边朝鲜族冷面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崔基玉介绍,朝鲜族冷面起源于朝鲜半岛,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至今有近150年历史,是我国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饮食。她记得小时候,妈妈拿着木筛子,将用土豆粉和好的面放到筛子上,顺着筛子眼下到锅里,煮好后捞出,用凉水过了,放点黄瓜丝、辣椒面调的汤,吃起来很美味。 上世纪50年代初,从朝鲜迁来一位叫李石进的人,利用从父辈那里学到的手艺,18岁开始在延吉制作冷面。他是制作延边朝鲜族冷面,并将其作为商品出售的第一人。 李石进在延吉市开了民族饭店,用原始手工的做法制作冷面,他将冷面制作技艺传给了儿子李成洙和徒弟许蓬蓬,至今已传承至第五代。后来,许蓬蓬到延吉市军烈属饭店工作,直到现在,延吉市的老人提起军烈属饭店冷面的味道还回味不绝。 1987年,崔基玉被州饮食服务公司派到金达莱饭店,1991年,该饭店面临倒闭,她大胆决定,要把冷面这种延边特有的民俗食品做大做强。她将许蓬蓬请到饭店来当冷面师傅。为了将冷面做出特色,崔基玉带领厨师走遍全州,拜师学艺,潜心研究,博采众长,终于推出了具有独特风味的金达莱冷面。 冷面制作工艺多次经历“革命” 过去,朝鲜族百姓家仅用土豆粉做冷面。李石进到延边后,用荞麦粉、白面和土豆粉做冷面。冷面的制作技艺也经历了多次“革命”。上世纪70年代,经不断研究,又将延边特有的橡子粉、地瓜粉、苜蓿粉等加入,这样不但色泽新鲜,而且还有解毒、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使面条具有耐煮、抗泡、不断条、不浑汤、口感细腻、光滑爽口的特点。 除面条外,冷面汤也发生了变化,原来只有牛肉汤、牛肉片、辣椒面、黄瓜丝、泡菜,后来增加了鸡肉丸汤、萝卜条、鸡蛋、香油、芝麻、松子仁、苹果等。上世纪70年代末,人们生活条件稍有改善,在饭店里常常有吃冷面前喝点酒的顾客。他们喝酒时,会把冷面上面的牛肉、丸子先吃掉,然后要求服务员再上一点。由此,饭店厨师研究出冷面帽来,专门提供给这样的顾客。上世纪90年代末,金达莱饭店又研发了松花粉冷面、无糖冷面,近几年还增添了拌冷面以及一碗68元的高级冷面。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