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拍摄中的单旭
在白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普通的百姓,只因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份奉献和利他的情,于是倾心而为,形成了爱的暖流,帮助他人,温暖世间。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白城瀚海爱心联盟志愿者。瀚海爱心联盟因积极开展志愿活动、贡献突出,获得省第三届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截至目前,瀚海爱心联盟有2人被评为吉林好人、3人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志愿者、7人获得白城好人、9人获得洮北好人称号。当初仅以帮扶特殊人群为出发点的目标,如今已将志愿公益项目发展到扶贫助困、心理救助、公益环保等多方面,该团队现已有近千名成员,帮扶范围由最初的帮扶特殊人员扩展到扶贫、助学、敬老、救急等公益领域,有5000余人次得到共计100余万元的捐款捐物救助,这种以服务社会的大爱传递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即便脱下军装 依然是初心不改 说起瀚海爱心联盟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建者张成波。张成波1993年参军,1999年8月入党,2005年转业到洮北区司法局工作,现任洮北区司法局安置帮教科科长。张成波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扎实工作,注重创新,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先后被评为白城市优秀社区矫正工作者、吉林省社区矫正工作先进个人、洮北区优秀党员、“洮北好人”“白城好人”,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获得三等功一次,曾获得吉林省优秀志愿者荣誉。面对如此众多的荣誉,谁能想到张成波是一名癌症患者。 2006年10月,张成波被确诊为淋巴癌。术后他积极配合放化疗,并于2007年8月重返工作岗位,他当时体重不到50公斤,极度虚弱。然而,正是经历了生死,张成波更感到生命之可贵。2008年,张成波走上社区矫正工作岗位,工作对象是特殊群体——社区矫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在对这些特殊人员实行监管、教育、帮扶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些人的家庭多面临残缺不全、生活拮据、子女教育缺失等问题。为了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帮助这些人顺利回归社会中来,让更多的人真正“重生”,2011年11月,张成波创建了“瀚海爱心联盟”公益团队。从此,张成波将工余时间几乎投入到了帮扶工作中来。张成波一边履行工作份内的职责,一边将党员的职责发挥到极至。刚创建时群成员均为张成波的亲朋,后来这个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洮北区司法局的大力扶持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队伍逐渐壮大。 张成波说,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些深深触动心灵的场面。2011年底,走访在公主岭监狱服刑改造人员王某家时了解到,王某的女儿就读于白城一中,妻子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父母年事已高,全家仅靠老父亲每月数百元的退休金生活。王某的女儿从小懂事,边照顾母亲和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边刻苦读书,困境中的她考取了白城一中。于是,张成波倡导大家为王家人提供资助,每月定期送去生活物品和生活费。在第一次送助学款时,王某的女儿哭着对张成波说:“你们是我顽强走下去的动力,我一定好好学习,有一天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张成波感受到了奉献的力量。他不但是众多普通司法干警的优秀代表,也是把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的使者。张成波说,即便脱下军装,我依然是人民子弟兵、依然是一名党员,忠于党、为人民服务是我此生不变的誓言。就这样,在张成波的带领下,瀚海爱心联盟爱心活动范围已扩展到全社会。 勇于创新助扶贫 感召大爱壮善行 随着瀚海爱心联盟帮扶特殊群体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扩大,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个体老板、普通城镇居民和农民……主动加入进来。瀚海爱心联盟于两年前推出了“日行一善”宣传活动,内容以宣传自身随时随地可做的爱心之举,包括日常节水、节电等等,用聚集点滴的爱心之举,为建设美丽白城发挥积极作用。 近几年,瀚海爱心联盟帮扶范围扩展到扶贫、助残、扶老、助学、救急等方面,按照“帮扶力量多元化、帮扶措施多样化、帮扶效果人性化”的理念,先后启动了一对一助学、爱心超市创建、定期扶老和开办公益国学讲座等活动,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来传递正能量,播种善良友爱的火种。其中,爱心超市是瀚海爱心联盟开展公益活动的另一种方式。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依托社区或村委会建立了爱心超市,把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等生活用品收集、整理后放到爱心超市里,在定期开放日免费发放给需要的人,有时也会发放一些粮油、帮扶款等。这一举措,相比直接把衣物送到贫困家庭中更有选择的优越性。目前,瑞光街道瑞庆社区、岭下镇等多个爱心超市正常运营,受益人员达2000余人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张成波的积极引领下,志愿者的公益理念不断增强。自2015年起,团队志愿者马洪龙组织爱心商家为贫困家庭捐赠优质煤炭30余吨,受益家庭数十户。马洪龙自费组织开展公益国学课堂10余场,听课者1000余人次。2017年4月,在“助力脱贫青春建功”白城青年典型发布会上马洪龙的事迹作为范例进行了公布。数年来,爱心商家于丹夫妇固定资助的5名贫困学子现已到了高中阶段,品学兼优;志愿者曾庆华、曾庆全的曾福居火锅店是瀚海爱心联盟旧衣物长期固定收集点。曾庆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已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当前,爱心扶贫助学依旧是瀚海爱心联盟的重点工作。据了解,多年来,瀚海爱心联盟资助贫困学生近600人次,每人每月帮扶300元,助学款达20余万元。截至目前,资助的贫困学生有8人顺利走进大学,1人成为国家公务员。 爱心奉献结硕果 感恩传承育后人 单旭是瀚海爱心联盟自2011年10月开始帮扶的初中生,其父亲因车祸致瘫,母亲于洪源一边服侍丈夫一边靠打零工维持生活,身心俱疲,甚至多次产生绝望的念头。恰在这时,瀚海爱心联盟将单旭列为长期帮扶的对象,每月定期送来300元助学款和生活用品。记者有幸成为见证单旭成长者之一,并于2013年1月26日在本报对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单旭进行了报道。于洪源说,在她最绝望的时候是瀚海爱心联盟和爱心记者的关怀与帮助,让她看到了希望,她们绝不能让好心人失望。于洪源说到做到,2013年9月11日,单旭父亲去世了。于洪源当月就主动给张成波打电话,她说:“如今,我可以全力以赴出去工作了,挣钱供儿子读书,从这个月开始就把资助我们的善款,送给其他更困难和需要的人吧。”于洪源的自强自立感动了每个关心她的人,大家坚信,这对母子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不怕苦与累的于洪源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她和儿子心怀感恩的努力着。单旭先后获得2013年吉林省青少年“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演讲比赛三等奖;2015年,在市实验高级中学举办的“小小百家讲坛”选拔赛中获二等奖;2016年,在市实验高级中学第三届校园心理剧大赛上获最佳演员奖和第七届艺术节优秀主持人奖;2016年,获得由白城市教育局和白城广播电视台举办的“最美声音”寻找普通话形象大使比赛金奖。2017年7月,勇于追求梦想的单旭以优异成绩考入吉林省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母子二人郑重地将一面锦旗赠送给瀚海爱心联盟,于洪源说:“没有瀚海爱心家人们的帮助,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更没有孩子的今天!” 大学生活使单旭有了展现自我、回报社会的机会。在单旭心中,那些为他人奉献爱心的志愿者是最可爱、最光荣的。于是,课余时间有活动时就积极做志愿者,没活动时勤工俭学补贴家用。单旭的才华很快就展露出来,他的摄影作品登上学校对外宣传板。大一被选入学生会宣传部,大二被选入学校新闻中心的后期制作部。努力学习的同时,单旭用行动证明着内心的情怀。2017年9月13日,单旭在长春红旗街献血屋,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献血。2018年7月期末考试写剧本,获全系第一名。2018年9月,他在参加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活动中被组委会评为优秀志愿者…… 如今,于洪源已成为瀚海爱心联盟志愿者。这对母子从被帮扶变为助人者,其自强不息的行为,令志愿者敬佩,更令大家感受到了助人的成就感与快乐感。 关注环保有行动 变废为宝受欢迎 近日,瀚海爱心联盟在市民广场开展了“衣旧爱你”免费发放爱心环保布兜活动。“看这个布兜做得既好看又实用,拿回家买菜就不用塑料袋了。”领到布兜的市民爱不释手。“大家别急,这是我们瀚海爱心联盟开展的‘衣旧爱你’环保公益活动的产品。主要就是倡导大家少用塑料方便袋,增强环保意识。这样的活动,我们将持续开展下去,也希望大家能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志愿者杜旭向市民们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虽然是旧衣物,但干净、美观,没领到免费布兜的市民,当即表示愿意出钱买一个。 这个活动源于张成波对环保的关注。张成波看到大家捐来的旧衣物有些是不适合穿的,但扔了又可惜。于是就想到,将这些衣物消毒后进行再加工,做成布兜、拖鞋、坐垫等,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人。这样既实现了再次利用,又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从而唤起人们重视环保、参与环保的意识,是件利民利环境的好事。今年9月初,张成波在瀚海爱心联盟的QQ群中发出了“衣旧爱你”活动倡议。为顺利开展此次活动,张成波特意将自家车库奉献出来,作为制作爱心环保布兜的场地。令人欣喜的是,倡议发出后,得到了积极响应,大家踊跃参加活动。 爱心环保布兜的制作还真是个技术活儿,因为要顺应原有旧衣物的可用处,设计得既要美观又要结实,缝制工作主要由爱心志愿者谢永波完成。已50多岁的谢永波,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虽然身体行动不便,但她用一双巧手,为每个爱心布兜量身制作出了别致的形状。每次裁剪时她都颇费心思,用她的话说,要让这些旧衣服“重生”,为每个布兜赋予新“生命”。 身患腰间盘突出的志愿者刘亚凤,每次参加劳动都埋头苦干。她工余时间多次来此分拣衣物,长达数小时的分拣工作,对她来说真是不轻松……就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第一批爱心布兜缝制完成。 看到市民们对布兜的喜爱与渴求,瀚海爱心联盟的志愿者们十分欣慰,大家表示一定会将这项活动开展下去,为建设生态白城贡献力量。 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瀚海爱心联盟这个公益大家庭,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凡人善举,诠释着人间真情,诠释着情怀与担当,诠释着一群人只为做好一件事的传奇与感动。(本报记者王鸿燕 薄秀芳文/摄)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