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省餐饮企业中,白城海丽园酒楼以其独特的传统小吃——包子,打开了市场,创下了品牌,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如何从名不见经传的面点,发展成为“瀚海第一包”,记者近日走进海丽园酒楼一探究竟。 在宽敞明亮的包房内,记者一边品尝着鲜香可口的包子,一边听董事长许丽讲述企业的发展历程。海丽园“服务楼包子”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创始人李凤云在白城戏园子胡同包子铺做杂工。1956年,随着公私合营,包子铺并入服务楼旅店。1963年成立服务楼饭店,主营包子。李凤云学习借鉴当时一些驰名包子的制作工艺,将发面改为半发面,将干馅儿创新为老汤馅儿,逐渐成为鹤乡消费者最喜欢的面食之一。改革开放后,李凤云长女许丽在继承中求发展,先后赴天津、山东等地学习取经,结合关东饮食习惯,在原来只有猪肉包子的单一品种基础上,发展为猪肉、牛肉、香菇、三鲜等四大类10余个品种。 2011年,白城市工商局受理了海丽园酒楼“服务楼包子”的注册申请,为提高企业商标的商业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这标志着白城市餐饮服务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许丽说,尽管“海丽园包子”在白城一带拥有深厚的本地优势,但一旦走出白城进入国内市场,就不再具有品牌认知度。为此,企业通过申报“吉林老字号”,进一步整理和规范了包子的配方、质量标准、制作流程和品牌文化等,为酒楼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契机。许丽说,“老字号”企业要想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必须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丰富其文化内涵。企业将通过整合自身的市场传播能力和品牌运营能力,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实现连锁经营,做大做强,让“老字号”焕发出新光彩。 ( 责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