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棵树镇位于镇赉县东部,距县城120华里。属科尔沁草原边陲地带。东与吉林省镇赉-分局为邻,西与哈吐气蒙古族乡相连,南和西南与大屯镇、莫莫格蒙古族乡为界,北与嘎什根乡接壤。交通便利,国家二级公路白齐公路从镇中部自南向北穿过,有通往丹岱乡直至白沙滩灌区的县级公路。 五棵树镇是以农业为主,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综合经济开发区,农业生产基础较好,土质肥沃,地势地面平缓低平,呈微波状起伏,一般平均纵坡1/8000,泡沼星罗棋布。水源充足,属嫩江水域,境内有嫩江、呼尔达河、二龙涛河三条水系流经本镇,近年来,重视发展沿江经济,全镇开发种植优质水田3100公顷,由于稻米品质好,很多大中城市都有销售网点。经济作物有葵花、绿豆、红小豆、芝麻、甜菜、芝麻等。牧业发展较快,利用本地淘汰资源,组织芦苇、小叶樟、稻草加工和养鱼、养蟹生产。 五棵树镇于1984年11月撤乡建镇。目前是吉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镇域东西27.5公里,南北宽21公里幅员面积321公里。镇辖13个行政村,27个自然屯,47个生产合作社。
资讯链接
七“星”璀璨——镇赉县五棵树镇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纪实 作者:刘峰 高大伟 来源:吉林日报 近日,嫩江之畔的镇赉县五棵树镇又迎喜报:在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公告中,五棵树镇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如果按照人们习惯将乡镇获得的每一个荣誉称为一颗“星”的话,那么,国家级生态镇就是该镇继获得吉林省十强镇、文明镇、卫生镇、平安镇、水利镇、森林小镇等称号后,摘得的最为闪亮的一颗星。 然而,就在10年前,五棵树镇还是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小镇,虽然靠近嫩江,水资源富集,这里却十年九旱,土地盐碱化和沙化较为严重。那时,全镇13个村中,东部几个沿江村屯依托水利工程,开发了水田种植,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而绝大部分旱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只能维持在温饱状态。旱田水田,此穷彼富的鲜明对比,使五棵树人做出历史的抉择。 开发改造,水田旱田两重天 2003年,镇政府自筹资金90万元,利用地处嫩江供水线中上游,白沙滩灌区3条主干、2条泄干,尤其是“引嫩入莫”工程穿境而过的优势和机遇,首先对镇直所属的叶家泡子农场进行综合整治,开发整理水田200多公顷。此次整治不仅使低产不稳的旱田一举变成稳产高产的水田,更唤起周边群众由旱改水,实现增产增收的强烈愿望。该镇趁势而上,积极争取上级中低产田改造资金,相继组织实施了徐家、且力木等多个土地整理项目。尝到开发水田的甜头后,他们开始发掘境内水毁弃耕地、盐碱地等未利用地的资源潜力,将目标放在总量扩张、做大做强水田产业上。几年间,镇里先后规划建设配套渠系200条,共3万延长米,动用土方200万立方米,累计整理开发水田6000公顷。全镇水田面积由10年前的2300公顷发展到1.2万公顷,户均占有水田1.2公顷,一跃成为“全县第一水田大镇”。2013年,全镇水稻年产量达到8.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980元增加到9800元,镇村财务收入实现300万元。 历经10年奋斗,五棵树镇让人惊羡的不仅是人均收入10倍增长,还有这一方水土呈现出天蓝水碧草青的根本转变。开发种植1.2万公顷水田,等于成功打造了1.2万公倾人工湿地,从根本上实现“以稻治碱、以稻治沙、以稻治旱、以稻治涝”的多重效果。与此同时,水田所及区域,渠网相通相连,善做资源文章的五棵树人,将渠系有效延伸,向所有低洼地注水。由水产鱼,水中生苇,形成鱼肥水美草丰的局部小气候。截至目前,全镇已形成了4万亩苜蓿草、4.5万亩芦苇基地、3万亩生态草基地。且力木村养殖户徐广志深有感触地说:“前几年,由于水少草稀,放一天羊走得腰酸腿疼,如今走不上几里路羊就吃饱了。” 开放引进,项目拉长产业链 区域性的规模种植形成了产业优势,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又使其自身链条不断拉长。这里出产的阳光、嫩江、馥吉利等品牌大米远销大江南北。农产品加工带动的养殖业已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今年,他们引进年加工能力300万只的白鹅加工厂,可带动上千户农民发展养殖业。该生产线一方面进行分割加工出售白鹅,同时利用鹅血培殖一种药用生物,开展生物制药。围绕资源上项目,为五棵树带来福祉的还有深埋于地下的天然气。最近几年,吉林油田在五棵树境内打了20多口天然气探井,依托优质天然气资源,该镇吸引了河北客商刘志义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CNG压缩项目,该项目日压缩天然气2万立方米,以罐装形式运往镇赉县城和周边地区,使数千辆汽车用上了经济环保的新型能源,为受益人群带来极大便利。同时看好这里天然气资源的还有一位大庆客商,他投资4000万元,利用清洁的天然气作为燃料,在这里生产机电建材市场广泛应用的玻璃棉,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利税500多万元。大量的人流物流,拉动了五棵树镇第三产业的异军突起。他们投资1000万元的大型集贸市场和投资6000万元的康庄农业旅游度假村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建成工业项目37个,民营企业发展到328家,实现增加值1.6亿元,入库税金870余万元。 以人为本,改善环境筑和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五棵树镇社会各项事业亦取得长足进步。近几年,镇党委把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放在优先位置。2013年,他们投入资金近1100万元,对镇内道路、广场、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建设。其中铺设排水管道400延长米,解决了镇区雨、污水排放问题。新建并拓宽镇区巷道2条,共2000延长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0基杆,新建占地5000平方米集贸市场一处。实行主干路和巷路一、二级保洁,垃圾全部袋装车运,实现日产日清。小城镇面貌有了进一步改观,为全镇环境改造提升树立了样板。他们以创建国家级生态镇为契机,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0年五棵树镇的砖瓦房比例为51%,近几年,他们采取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一点儿,镇里拿一点儿、村里帮一点儿、农户筹一点儿的办法,投资1424万元,共新建(改造)泥草房3233户,使全镇的砖瓦房覆盖率达到近90%。徐家村的新立屯,原是全镇有名的“光棍屯”,经过几年的改造,这个屯的砖瓦房率由不足30%提高到70%,如今,姑娘往出嫁的少了,小伙娶进来的媳妇多了,“光棍屯”变成了“幸福屯”。去年镇里投入资金670万元,启动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行动,再次对农村环境进行连片整治。乡村环境的改变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镇里因势利导,先后投入近200万元修缮和翻建村级文化大院,添置体育健身器材、文化活动设备等硬件设施,并建立13个村级图书室,藏书5万余册。同时,他们以活动为载体,注重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人、鼓舞人、带动人,全镇涌现出5个文明生态村,10个文明窗口单位和208户“四榜户标兵”的好典型。而这一个个典型的涌现,也带动着全镇人民过上了富足文明的新生活。 ( 责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