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白城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白城
  地方资讯
激发文化活力 展现魅力乡村
通榆:重点项目撑起高质量发展的“
开展志愿活动共度美好时光
吉大帮助通榆县5万多名贫困人口完
大安“四加强四确保” 筑牢秋季秸
奏响新时代双拥工作华彩乐章
绿满家园花满城 一街一景入画来
沃野田畴话桑麻,稻花香里说丰年!
 
  节约行动
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餐饮浪费
廉官知俭
绿水青山,节能增效!我市开展公共
涓涓细流润希望之花
低碳行动 保卫蓝天 我市开展公共
我市秸秆禁烧、离田及综合利用工作
白城被命名为“吉林省节水型城市”
文明节俭过大年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历史记忆    
吉林白城永平金代遗址
时间:2016-1-28  来源:考古新发现  
  永平遗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平安镇永平村东南约300米,北距平安镇1.5公里,南至三甲村1公里,面积约1.3600平方米。遗址西高东低,现已辟为耕地。1985年成书的《白城市文物志》著录了该遗址,并将之命名为辽金时期的“马家窝堡寺庙址”。
  
  基于珲(春)一乌(兰浩特)高速公路白(城)一石(头河子)段的建设,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9年4—9月对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600平方米,通过发掘确认这是一处单纯的金代遗址。依据层位关系。该遗址的发掘区域存在早晚两期遗存,早期遗存以大型台基式建筑为主,清理出4座此类遗迹:此外,清理出1座地面式居住址。晚期遗存以普通居民建筑为主,该类遗迹普遍存在取暖设施火炕,共清理出11座,其中一些房址坐落在已经废弃的台基之上,并利用了早期遗存废弃的砖瓦。遗址出土遗物种类丰富,数量近千件,种类有陶瓷器、铁器、铜器、玉石器、骨器等,可分为日常生活用器和建筑构件两大类,其中建筑构件多属早期大型台基建筑用器,日常生活用器多出土于晚期房址。
  
  已发掘的早期台基建筑址以三号台基面积最大,其东、南、西侧分布有规模略小的台基,上述台基之间存在砖铺地面迹象,铺砖范围东西32米、南北36米,受发掘面积限制未全面揭露。其中多数区域的铺砖因踩踏已经破碎,保存较好区域见有手印纹砖。台基均选择地势较高地段,经平整地表形成台基轮廓。三号台基迹象保存相对较好,平面略成长方形,方向为南偏东5°,长23、宽22.5米,残高0.3米。台基四缘饰以包砖,并经粉刷白灰处理,台基除西侧包砖一排外,其余三侧均包砖两排,北侧和东侧采用石灰泥浆填补缝隙。包砖外侧存在散水设施,砖构,直接铺于地面,宽度为0.22米,砖材与台基包砖规格相同,散水砖连接处外护以砖钉,砖钉多为碎砖的再次利用,半埋地下,露于地表的钉角因磨损而略显圆钝。
  
  三号台基的西部修建了一处砖构的踏道,残存南侧象眼,砌砖9层,自东向西依次斜向叠砌,砌砖北侧底层并排竖置方砖5块,象眼砌砖与地面倾斜角为14°,残长2.6米。根据踏道残存长度及倾角计算可知,台基原有高度不低于0.63米。台基顶部破损较重,但尚可辨识磉礅性质的柱网结构,柱网横纵均为6排,每排残存磉礅数量有所差异,共清理出磉礅26个,其平面形状多为方形,边长1.3~1.8米、深度O.6~1.2米不等,磉墩间距不等。西侧纵排磉礅为土石混夯,其余磉礅均为黄土夯成,磉礅之上未发现础石。磉礅主要分布于台基的北部,台基的南部约6米宽区域未见磉礅迹象。据此推断台基的北半部营建了主体建筑,其南部的一部分区域可能属于建筑前的单纯平台设施。
  
  二号台基东距
  
  三号台基约3米,其位置略显偏北。平面为长方形,东西6.5米、南北9.85米、残高0.2米,方向为南偏东5°,该台基外缘未见包砖,台基东侧、北侧残存散水、砖钉迹象,南侧、西侧破坏因破损严重未发现此类迹象。该台基柱网采用满堂柱做法,横向2排,纵向3排,表明该台基的主体建筑呈面阔2间、进深3间格局。台基表面虽未发现础石,但磉礅相对完整,其内部为土石混夯,平面为方形,边长1米、深度o.6米。间距横向2.5米、纵向1~2米。
  
  一号台基西距三号台基约2米,受晚期房址破坏东、北侧边界不清,残高o.3米,根据现存迹象可看出台基修建于三号台基外中部偏北。台基顶部发现少量铺地方砖及础石5块,晚期房址5座,在南侧发现残存的散水砖及砖钉。
  
  与台基属同期建筑的一号房址位于二号台基西侧,与台基平行修建,平面为长方形,方向为南偏东4°。该房址东西宽7米、南北长9.2米,呈前堂后室式格局,室内地面遍铺条砖。草拌泥墙,宽O.5米,室内墙面粉刷有白灰。前堂设有两门,东门位于东墙中南部,砖构台阶式门道,两阶,长o.3米,宽o.45米,通高O.22米;南门位于南墙中部。后室东北、西北角设置砖砌火炕两铺。在西墙发现前堂与后室间隔墙残迹。东墙及其与北墙的转角使用青砖铺底,东墙外将沟棱砖、青砖、手纹砖稍作加工,侧立在房址东侧,充当散水和护坡之用。种种迹象表明,一号房址似为台基式建筑的附属设施。
  
  环绕4座台基周围散布大量建筑构件残块。包括板瓦、筒瓦、瓦当、压当条、手纹砖、沟棱砖等砖瓦类构件及鸱吻类屋脊装饰品,尤以鸱吻、神鸟为特色。均为灰陶质,个别鸱吻有涂朱现象,在大型台基的倒塌堆积中还发现红绿彩绘画残块和涂红彩、黑彩的墙皮。此外,出土红陶罐1件,以及大量用于固定建筑构件的铁钉。根据台基规模和功用不同,每座台基使用的砖瓦构件和装饰类鸱吻形制有所区别,遗物造型优美,构思巧妙,不但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性,也烘托其较高的建筑等级,依据现存遗物,目前尚无法确定此类台基建筑是寺庙遗址还是行政设施残迹,但可以确认的是,此类建筑绝非普通民居。
  
  晚期遗存无论是房屋形制还是出土遗物均为以往发现的金代遗址所常见。其房址均属普通民居类建筑,规模较小。其中,部分房址建于废弃后的一号、四号台基之上,修建时对早期废弃堆积稍事平整。房址土坯单炕,炕的形制分直尺型和折尺型两种,灶口呈方形或长方形,灶壁利用残砖、石块构筑而成,火炕的烟道3—4条不等。晚期房址破坏较严重,一些房址间存在叠压打破关系。出土物多为陶瓷质普通日常生活用器,陶瓷器器型见有罐、碟、盆、瓮等,多为泥质灰陶,素面为主,附加堆纹和篦齿纹、短线纹次之;瓷器多为仿定白瓷和粗白淹片,均为素面,器型见有碗、碟,鸡腿坛釉色分为绿釉、白釉、酱釉三种,铁器见有钉、镞、削、环、锅、车辖、门锁、甲片等;另见汉、五代、唐、宋时期铜钱,年代最早的是汉五铢,最晚的是北宋的政和通宝。
  
  永平遗址是继黑龙江省刘秀屯遗址之后东北地区发现的又一处存在高等级建筑的金代遗存,其早期台基建筑呈现出一定的规划理念,主体建筑所使用的鸱吻、神鸟、兽面瓦当等装饰类构件造型优美,特色鲜明,是东北地区金代遗存的首次集中出土,在很大程度上为研究金代高等级建筑补充了一批全新的资料。目前通过对遗址的发掘虽然还无法对其性质进行确定,但无论从早期台基建筑的规模、装饰风格还是晚期民居的形制上来看,均属东北地区金代遗存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对研究金代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具有重要价值。

( 责任编辑:陈晓旭 )
洮南节约网   大安节约网   镇莱节约网   通榆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