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态,是白山最大的优势、潜力和希望。特别是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白山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准确定位,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白山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期,市政协组织省、市政协委员会同发改、工信等部门,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就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新路径,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取得的新成就开展调研。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我市地处的长白山区是我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药用资源种类位居前列,人参、鹿茸、林蛙油闻名遐迩。此次委员们一行视察的长白山药业和春柏药业,就是依托长白山丰富的医药资源,逐步发展起来的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及保健功能食品生产企业。长白山药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吉林省创新型科技企业”,生产车间是按照新版GMP要求改造的,安装了先进的蒸发器、干燥机、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生产及检验装备。长白山药业的精芪双参胶囊、熊胆开明片、养心安眠胶囊、肝胆双清口服液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产品,资源优势品种达10多个。春柏药业有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吉林省重点新产品3个,应用低温超细粉碎、酶体助悬的生产工艺荣获全国发明金奖,哈士蟆油、葡利安软胶囊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目前项目已完成GMP认证,并试生产。委员们与企业开展了座谈,并表示将继续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以白山商会的成立为契机,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喜丰集团是我市老字号企业,其产品喜丰农膜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农用薄膜生产企业。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喜丰公司在市政府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下,依托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建设了节水器材项目,并成立喜丰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成为白山市首家“新三板”上市企业。政协委员在生产车间看到,从原材料到成品在一条先进的生产线上一次性完成。据了解,该企业已成为东北三省最大的节水灌溉企业,开发出了滴灌管、滴灌带、微喷带等系列产品,产品远销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引进创新型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委员们来到阳光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厂区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是企业利用自己的产品建设的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站,每年可减少成本支出102万元,同时增加补贴收入88万元。在考察生产线时,其先进的生产工艺、先进的管理模式,着实让委员们开了眼界,不禁为之叹服。据悉,该企业总部为锦州阳光能源公司,是东北最大、国内排名位于前列的光伏制造企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抓住光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有利契机,“筑巢引凤”,2011年企业投资1.1亿元,建成生产基地和14套硅片生产线,2016年投资3000万元实施技改扩能改造,年生产能力由1200万片提高到5000万片,年产值可达3.3亿元。此外,该企业积极参与我市启动的光伏扶贫项目,有力推动了白山地区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不看不知道,原来我们也有这么多好企业。”这是政协委员们视察后最直接的感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发展之要,着力构筑稳固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和功能完善的生态环境体系,建立了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淡化GDP考核,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内生动力,着眼于以科技引领转型、以开放带动转型,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企业迅速崛起,目前白山被列为吉林省创新型城市试点市;吉林喜丰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施慧达药业研发的“左旋氨氯地平”系列产品全国同品种销售第一,成为民族降压药“第一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吉林蓝锐电子拥有16项国家专利技术,具有极强的科技引领和产业示范作用。坚持把绿色转型作为振兴之基,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集聚振兴发展新动能,通过政策引领、园区集聚、项目带动,吸引了万达、一方、东北亚铁路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催生了高端矿泉水功能饮料、硅藻土深加工、高纯二氧化硅等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生态环保项目,初步形成了矿产新材料、矿泉水、旅游、医药健康、现代服务业“新五样”绿色产业体系,逐步替代煤林铁“老三样”传统产业。据统计“新五样”占GDP和财政收入比重由2012年的33.5%和21.6%,上升到2016年的63.8%和47.6%,绿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开启了新旧动能转换的“白山加速度”。 “秋日胜春朝”,对于白山市人民来说,这个金秋时节洋溢着“绿色”春天般的喜悦。只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紧紧抓住绿色发展机遇,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升级版,白山绿色转型全面振兴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 责任编辑:王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