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升,我市春耕全面展开,农村摩托车出行量快速上升,为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农村交通事故的发生,市交警支队以增强农村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法制意识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农村道路交通特点,拓渠道、推新招、出亮点,构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新格局。
建立农村驾驶人短信微信群。各地充分依靠当地政府和“两站”“两员”,组织建立了短信、微信群,针对春季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点对点提示,重点提示雨天、雾天、雪天等恶劣天气出行安全注意事项和车辆超员、货车拖拉机违法载人、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无证驾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播放交通违法案例专题片。各地结合本地道路交通事故,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不文明行为、不注重日常交通违法小节而引发的大事故等汇集成农村典型事故案例,以宣传典型案例为突破口,用身边的交通事故警示教育农村群众及驾驶人,提高农村群众安全意识。同时,借助宣传部门力量在广大农村播放文明通行专题片,全面提高农村群众对文明交通行为的舆论关注。
占领农村宣传阵地。各地根据农村地区春季交通出行特点,通过当地电视滚动播放宣传字幕,通过“两微一端”公众平台提前发出交通安全预警。在辖区主干道、事故多发点段附近路段悬挂宣传横幅,深入村庄、村民中间发放宣传资料、画册、安全通行读本,宣传乱穿公路、报废车无牌车上路、超速超载、农用车载人、乱停乱放、随意掉头等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教育农民群众时刻牢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农村广播大喇叭,组织编写包括交通安全常识、办理车驾管业务流程、交通事故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巧和交通安全提示等内容的《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广播稿》下发各村,由各村通过大喇叭播放,教育和引导农村群众增强安全文明出行意识,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
发挥“两站”“两员”作用。各地主动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联系,积极落实各村交通劝导员和宣传员制度,经常性深入各乡镇对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及宣传工作的培训,教他们开展宣传教育的工作方法,为他们送去宣传资料,充分发挥其在村庄的熟人效应,利用拉家常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其真正发挥应有作用,督促引导村民文明通行。
加强农村面包车风险提示警示。各地利用手机短信等方式,对存在未检验、未报废以及违法未处理等较多隐患的车主开展“一对一”提示警示,重点提示未检验、未报废车辆上路行驶的安全风险和法律责任,督促其及时办理检验报废业务。
( 责任编辑:张丽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