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在忙碌着;休闲广场,孩子们嬉戏、大妈们跳舞;农家小院,涌动着温馨和美气息……在长白的乡村,随处可见乡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长白县以美丽乡村为抓手,想出路、立产业、改面貌,农村有了脱胎换骨的美丽嬗变,更让每个乡村承载着走向富裕的梦想。 产业带动“钱”景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长白县打好产业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共同富裕之路。 “这个大棚里种的是草莓,那边是黄瓜,再那边是盆栽葡萄。”金华乡菜农纪承志的蔬菜大棚一个挨一个,说话时他也不闲着,给葡萄整枝、给草莓浇水,有条不紊。 距离长白县城23.5公里的金华乡立足乡情、发挥优势、突出特点,改变原来单一的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引导全乡6个行政村的农户积极从事特色产业种植,逐步建成“县城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形成了“菜篮子——小院子——钱袋子”的农业发展模式。自2009年至今,该乡已建成大棚139栋,棚膜经济年收益500余万元,带动农民就业110余人。 八道沟镇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有机杂粮、草莓、葡萄、地瓜干、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培育长久红薯专业合作社、葡萄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 “有了专业合作社后,发展特色农业更有信心。”八道沟镇九道沟村于大哥说。“我家种的地瓜都加工地瓜干了。”九道沟村每年加工成品地瓜干30万袋,实现纯收入150余万元。由于处于沿江一线,交通运输便利,该村产出的葡萄通过路边经济直接出售,或直接封箱批发出售,年可实现纯收入90万元。 宝泉山镇上二股流村是长白县海拔最高的一个行政村。近年来,该村引进“千亩中草药种植基地”项目、组建上二股流村集体参场、发展林下天麻种植和猪苓种植等项目,实现村集体与村民的共同富裕。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不足1000元,到如今人均收入已达1.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连续4年超过30万元。 目前,长白县正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成集观光采摘、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于一体的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沿江沿路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观光带,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沿路两侧、沿江风光带、旅游景区种植观赏性植物,同时不断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生态宜居景色新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长白县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引领农村幸福巨变。 依托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等元素,突出抓好特色村示范创建,成功培育果园村民俗文化传承、望天鹅新村乡村旅游等特色品牌村,完成十二道沟村、十六道沟村省级美丽乡村申报工作。 在全县组织开展的县乡村卫生环境整治中,干部群众齐上阵,县级领导、各部门“一把手”及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各乡镇村定期进行环境卫生义务打扫。 “起初以为整治只是搞形式,很多村民不以为然,后来看见村干部干劲十足,一车车地清运垃圾,我们哪好意思再冷眼旁观?”长白镇解放村村民徐刚的话,道出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群众由“袖手看”到“动手干”的喜人转变。 在参与过程中,群众卫生意识、习惯发生了改变。经过努力,全县创建美丽庭院700个、干净人家1600户。 “十四道沟镇望天鹅新村山美水美,环境美,空气好,最主要的是这里的菜都是纯天然的,我们吃得放心。”从北京回来避暑的李先生发送微信圈,这段文字和图片被好多朋友转发。 长白坚持“生态立县”和“全民健康”发展战略,在全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大生态资源开发力度,努力将绿水青山打造成为金山银山。 按照“一镇一特”布局,打造八道沟镇葡萄文化长廊、金华乡棚膜蔬菜园区等观光采摘园,让城里人走进乡村,采摘当季蔬果,欣赏乡间美景,感受自然山水,享受农村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减轻和缓解城市生活压力,营造干净宽松和谐友好的旅游环境。 当长白的乡村成为“处处美景,四季如画”的幸福家园时,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才算真正实现。 文明乡风扑面来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农民富,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长白大力推进文化小康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行走在边陲长白的一个个村落,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笔直的大街小巷,摆放有序的垃圾桶,郁郁葱葱的树木,清香宜人的鲜花……而路旁善行义举“好人榜”和文化墙,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村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现在连孩子都知道,有了垃圾要放进路旁的垃圾桶里。”望天鹅新村的崔大姐骄傲地说。 农民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要想让乡村的美丽持续下去,关键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他们自觉做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为此,长白县建设了景观墙、挡墙及彩绘艺术围墙,积极推动文化上墙,弘扬中华美德和时代风尚,使群众主动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同时,组织群众开展“最美家庭”、“长白好人”“边陲优秀儿女”等系列评选活动,营造重德行、讲孝道、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每当华灯初上,村里的文化广场上,都会响起悠扬的音乐,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扭秧歌、跳广场舞、做健身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村民们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增添了光彩。 如今,各乡镇村的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精神的“加油站”,致富的“好帮手”,村民不用出村就可以读书、看报、查阅资料。农闲时,很多村民也不再喝酒、玩乐、打麻将了,而是选择到书屋学科技、学农业、学法律,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送演出、送图书、送培训、送电影等一系列“文化惠农直通车”活动,也使城乡群众文明素养大幅提升。 去年,长白镇、果园村顺利通过全国文明村镇复检,八道沟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带笑颜。产业之美、环境之美、文化之美的长白美丽乡村,托起了乡村群众的小康梦想。(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