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白山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白山
  地方资讯
抚松县多措并举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
市直机关干部职工排球赛开赛
致全市教师的慰问信
靖宇残联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无障
市妇联走访“白山好人·抗疫最美家
市税务局优化驻政务大厅窗口纳税服
特色农产品进城“赶大集”
市场监督管理局浑江分局持续推进扫
 
  节约行动
市交警支队整治餐饮浪费行为
我市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宣传
节约网座谈“浪费之风必须狠刹”纪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坚持节约再出征
节约网与“厕所革命”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长春市启动2018年城市节水宣传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理论探讨    
我国智能交通未来将呈现6大发展趋势
时间:2016-2-21  来源:中关村在线  
  随着人口的增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小汽车,只是为了出行旅游、购物、上班的方便。道路是有限的,而小汽车是越来越多的,随着小汽车的普及进程的加快,导致各种各样的交通问题和交通事故,比如交通拥堵、道路事故和城市大气污染等问题,这些已经成为了妨碍城市发展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些交通问题,其实早在几年前,智能交通这个概念就已经提出过,只是由于其发展的局限性,依旧未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发展,目前亟需解决的城市交通问题只会加剧“智能交通”的应用与推广。
  
  国内智能公共交通现状
  
  目前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在我国主要城市都已完成数据采集设备的铺设工作,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有关机构统计与预测,2015年我国智能交通是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亿元。各地政府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日益重视,部分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已达到较高水平,ETC收费、停车场资源引导、道路信息发布、路况信息推送等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服务已基本实现。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智能交通今后走向如何?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交通事业的一场革命。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计算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和应用,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从而实现实时、准确、高效、安全、节能的目标。
  
  未来我国智能交通将呈现6大发展趋势:
  
  1、动态感知和实时监测的信息获取。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对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流及环境等状态感知将更加动态和实时,这是支撑智能交通发展的基础。
  
  2、无处不在和随需而动的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提供的信息服务将遍及交通运输领域的各个角落,并能根据出行者需要以及时间、费用、舒适、低碳等不同的价值取向,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3、主动预警和快速响应的安全保障。
  
  通过车路协同、船岸通信等方式,实现对危险情况的主动预警和事件的快速响应,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交通环境。
  
  4、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运输体系。
  
  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推动运输通道、枢纽、运输方式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5、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智能交通作为重要技术手段,将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提供支撑。
  
  6、创新驱动和市场引导的发展模式。
  
  未来智能交通将基础设施、运载工具、出行者、服务提供者等各交通运输参与方通过信息网络与价值链连接起来,交通信息将按市场引导、价值驱动的原则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自由流动,并将产生新的应用服务模式,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
  
  总结:
  
  据有关部门报道,预计未来5年内,我国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的投入将接近3800亿元,战略规划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未来的智能交通将会迈入“大数据”时代,虽然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尚不完善,未来还有众多领域有待于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交通的“智能化”请拭目以待!

( 责任编辑:陈晓旭 )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孩子网   长白节约网   靖宇县节约网   抚松节约网   临江市节约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