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木墙、木瓦、木烟囱、木栅栏、木柴垛……整个村庄的30多座房屋见不到一块砖瓦……在长白山深处的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目前仍保存着一个完全由原木建造的“锦江木屋村”,被誉为“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有关专家认为,这个历经沧桑、完整保存至今的木屋建筑群,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旅游价值。 据抚松县史志记载,该村建于1937年。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王纯信在长白山老林子里写生时,发现了孤顶子村木屋建筑群,便以调查报告方式上报了吉林省文化主管部门,建议借助松江河镇开发森林文化旅游的时机,对木屋村予以保护和开发。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摄影家纷纷前往考察、研究、摄影。 这种“木克楞”房子的特色有五点:一是就地取材,当地树木漫山遍野,任人锯取,是最易得到的建房材料,而砖、瓦、石等却是山里奇缺之物,因山林交通险阻,难于运进山来。二是加工粗放,省时省力,满族先辈以狩猎捕捞为业,少有金属器物,所以建屋的木头不锯不雕,以圆木垒垛,甚至连树皮也不剥掉,至后世,山民仍延习这一古风。三是木屋保暖,这种圆木加泥巴的墙壁可达近一尺的厚度,又木屋较矮,所以利于保暖,还有火炕散热,足以抵御北国的严寒。四是耐用,因建屋的木材多为松木,耐用、耐潮、耐腐蚀,可经百年风雪而不朽。建屋几十年后,如墙壁倾斜,可重新翻盖,房木、房瓦可再用。五是造价低廉,在山里木头是最廉价的建材,甚至不用花钱,可自己上山寻倒木,运下山来即可自由锯取,为囱、为瓦、为墙,真是“靠山吃山、靠山住山”。 这里有迁出者,更有迁入者,有多位来自吉林省柳河县、临江市、四川省乐山县等地的姑娘远嫁这里,甘居木屋。是周围丰富的山林资源吸引着年青人,从而留下了这些木屋。这些年轻妇女穿着时尚、知书识字,她们的木屋收拾得干净整洁,院子里晾晒着人参、蘑菇、五味子等山货……充满生机,日子红火。姑娘们说,她们嫁到这里,是找到了精明肯干的小伙子为婿,他们早出晚归天天“跑山”,大山里,树丛中,到处是宝……榛子、葡萄、五味子、地龙骨、天麻……还有山菜――大叶芹、刺嫩芽、薇菜、木耳、榆黄蘑……秋天里结进山挖“棒槌”(人参)、打松籽……他们背着树皮筐,爬山攀树,付出的是汗,背回来的是钱,一年的收入不菲。这些年青人的木屋是买的,只要几百元。因为房木、房瓦都没有腐朽,重新扶正抹泥,木屋焕然如新。 ( 责任编辑:王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