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金华的早晨,一缕缕淡淡的晨雾像绸带般笼罩着青山,姹紫嫣红的花卉为街道穿上了活泼朝气的小裙子,大棚农作物好似帝王绿般“青色”动人,清澈见底的河流,整齐有序的民居,乡亲们真诚幸福的笑脸……这幅诗画田园般的美丽画卷,映射出金华乡不断续写的小康故事。 近年来,金华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结合实际,积极谋划推进工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传统农业到特色产业,从旧路陋室到美丽乡村……在全力推进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金华乡的乡村振兴之路走得蹄疾步稳。 产业兴旺助推经济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实现农民群众生活富裕是关键。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前提是要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金华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金华大棚园区走优质高效发展之路,按照“奋力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工作部署,以优势核心产业为基础,通过打造立体种植模式生态农业园区为主导、多种经营模式旅游产业为框架的“生态休闲度假园”,实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目标,鼓励园区种植户向投入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推动产业园区向产品高品质、管理高层次、经营高收益迈进。目前,采摘园区内水果、蔬菜已初具规模。 同时不断加强对鸠谷、梨田、金华三个村不老莓产业的监管,督促有效投入和精心管理,争取高质量和更多产值。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现场推进会、村民座谈会等不同层面的会议,邀请不老莓种植专家,在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户中大力宣传发展扶贫产业的前景和扶持政策,帮助做好不老莓种植项目。不老莓项目不仅能解决贫困户脱贫,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帮助十六道沟村利用特色村寨建设、十七道沟村和三浦村依托“四海为家”项目,积极发展以民宿、农家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环境整治提升居住品质 串串紫丁香,朵朵金娃娃,八宝芍药花,百合福禄考,万般颜色好,栽种在金华。三季有花是常景、四季常绿不是梦。今年以来,为进一步美化乡村,创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现各村整村品质提升,金华乡主动作为,抢抓春季种花、栽花有利时机,精选各种树种,配以特色花草,层层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层次分明的道旁“花卉园”。 “我们种植的紫丁香生长习性喜阳,春季盛开时硕大而艳丽的花序布满全株,芳香四溢,观赏效果甚佳。而芍药花耐寒,北方可露地过冬,而地上部于10月下旬于11月上旬枯死,次年又生长开花,非常容易存活,这些都可以有效的美化环境。”村书记告诉大家。 近年来,金华乡以净化环境、美化村容、绿化村庄、亮化道路为目标,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整村品质提升”工程,持续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严禁秸秆焚烧,保护蓝天,落实好河长制,保持境内三条主要河流清洁、清流为抓手,持续开展村周边大环境整治,全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脱贫攻坚沐浴幸福笑脸 “看,这是我刚领到的挂面,今天中午回家做个西红柿打卤面!”又到了积分兑换活动的日子,金华乡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热闹极了,村民们都坐在椅子上等待积分兑换礼品。 真扶贫、扶真贫,需要苦干,更要巧干。近日来,金华乡围绕“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落实’活动”这一主题,扎实推动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利用爱心超市、直播扶贫、吉林省数字农家书屋等形式创新性地开展扶贫工作。 目前,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个省级贫困村已全部脱贫摘帽,今年将对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进行梳理回头看,认真查找和清除医疗、住房、安全饮水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建立防止返贫、入贫机制。加强对已脱贫户及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只要发现这些户有出现返贫或入贫风险的,立即针对性启动帮扶程序,实施精准帮扶,力争不出现返贫入贫户,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完善和发挥好爱心超市的作用,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文明春风吹遍暖色金华 金华乡通过村民会议等平台全覆盖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在6个行政村,本着"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理念,因地制宜,尊重风俗,全面成立红白理事会,初步出台统一倡导意见,在村民风俗、村民管理、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土地管理六大方面进行统一规定。 道德是文明的基石,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一个乡镇的温度,不在于有多繁华,而在于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总有一些人和事,温暖着我们。近年来,金华乡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使该项活动系统化、常规化,成立了“金华乡志愿服务队”,涵盖乡站办所、各村屯、汉族和朝鲜族等各个层面。无论是去田间地头宣传理论知识还是进入校园讲解法律法规,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值班站岗还是防汛期间顶雨巡查,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责任编辑:马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