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斗笠高丽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明姬

酱块制作车间

金明姬正在检查产品质量
走进长白县金斗笠高丽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明姬的厂房,看见的是干净整洁的布置。厂房体现朝鲜族风格,厂内的工人待人热情。“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个厂子里面了。”谈起自己的厂子发展,金明姬表示其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创业之路是拼着命干出来的。 1996年,金明姬和丈夫下岗后,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她开始尝试着创业。金明姬由最初的养殖、产品加工和朝鲜族饭店开始慢慢探索,在为做好开饭店准备时,她发现饭店中需要大量的大酱,便购进了350斤黄豆。大酱制作好了,但开饭店的门面还没找到,为了不浪费,她只好把制作好的大酱分给亲朋好友吃,剩下的她就拿到市场上卖,结果一天下来她一斤大酱也没卖出去。遭到挫折的她没有灰心,她把自己生产的大酱免费分给各个饭店、商店的老板品尝。几天后,她回访市场发现,这些老板认可了她的大酱。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金明姬判断,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高丽酱市场前景应该不错,因为传统的高丽酱工艺复杂、成本高,很少人愿意去生产,再加之过去会制作工艺的朝鲜族妇女大都年迈,年轻的朝鲜族妇女又纷纷走出家门到沿海地区打工,高丽酱传统的制作技法正面临失传。于是,她把制作高丽大酱作为创业谋生的手段,同时还可以将高丽酱传统的制作技法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心里有了谱,于是她就购买了100个酱缸,辛苦了一个冬天,终于酿造出30缸高丽大酱。由于质量好,待客热情,她制作的高丽大酱受到广大顾客的青睐,销售收入也有了较大增加。 销路打开后,又在酿制过程中遇到许多技术难题。为此,她先后到延吉、沈阳、长春、天津等城市和朝鲜族集居的农村进行考察、学习。从黄豆的选择,辣椒的挑选、粉碎,再到发酵流程,都学了个遍,做出来的大酱也越来越地道,越来越精致,并逐步成为长白的一大特产。想当初,为了能更好地发酵,往往是酱块睡在炕上,她睡在地板上;赶上刮大风下大雨,只得守在酱缸旁,生怕雨水进到缸里;她的两个儿子由于满身熏染的酱块酶味招到许多同学的嘲笑;到外地考察,为了省时省钱,她常常选择夜班车,没有座位是常事,这么多年来,她很少睡上一个囫囵觉,很少打扮光鲜艳丽的与亲朋一起痛快地玩乐,一心就是想把大酱做得更好。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金明姬用积累的几万元资金,正式经营了“金达莱”商店,结束了3年多的手推车卖大酱的历史。随后注册成立了金斗笠高丽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生产方式也由过去的小作坊式转变成机械化批量生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的不足曾一度使她陷入困境,当地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予了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使企业渡过难关, 如今,公司开发生产高丽大酱、高丽辣酱、高丽糖、纯正辣椒粉等系列产品,销售覆盖东北三省,远销到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家,每年的收入在500万元左右。厂区占地面积达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多平方米,年生产能力2000吨。安置下岗职工50余人,同时解决了当地几百户农民的大豆销售问题,带动了当地辣椒的种植。 ( 责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