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2-19 来源:新浪·巾帼颂的博客 |
宁死为中华,岁月知松柏——抗联女英烈李桂顺

在国难当头,风雨如晦的岁月中,有一位宁死不屈的女英雄,当敌人逼她在诱降书上划押签字时,她从容不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把诱降书撕得粉碎,面向会场广大群众高呼:“穷苦乡亲们,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红军万岁”!杀人不眨眼的日本宪兵队长,朝这位英勇不屈的抗联女战士开了枪。这位女英雄就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二军六师八团朝鲜族优秀共产党员、抗联女战士李桂顺①。 李桂顺,朝鲜族,1914年11月15日出生在吉林省和龙县德新区金谷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李桂顺家庭贫苦,8岁跟父母下地,靠租种地主的水田,过着贫困交加、牛马不如的生活。旧社会的黑暗与地主的压迫,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血泪仇恨的烙印。 1928年4月,14岁的李桂顺,进入金谷屯私立小学读书。这所小学,实际是以办学为掩护,进行反日宣传活动的阵地。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排练各种文艺节目,到群众中去开展反日宣传。李桂顺,能歌善舞,是文艺宣传骨干,在学校积极参加反日宣传活动。正当金谷屯小学反日爱国活动蓬勃开展的时候,和龙县派遣几十名武装警察,把这所小学烧毁了。为了传播抗日爱国思想,金谷屯又办起了夜校,李桂顺又带头参加了夜校学习。她在学习中,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学到不少救国救民革命真理。从此,在她心灵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燃起抗日的火焰,毅然踏上了革命道路,投身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中。 1931年5月,金谷屯召开斗争亲日走狗金京宪、申龙文大会时,李桂顺积极组织儿童团站岗放哨,并发动妇女上阵,对亲日走狗严厉揭发和批判。“九一八”事变后,她经常秘密到附近村屯进行反日宣传,揭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从而鼓舞许多群众,纷纷参加抗日组织,投身到抗日战斗行列。通过抗日救国的宣传,锻炼了李桂顺的组织能力和革命工作本领。 1932年夏,日本侵略者为了镇压间岛省(延边地区)抗日力量,向和龙县进行了“大讨伐”。党组织为了李桂顺的安全,派她到渔浪村游击根据地工作。她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不但把儿童团的工作开展得十分活跃,而且走门串户,把附近村屯都建起妇女会组织。同时,还发动妇女给革命战士烧水、做饭、洗衣服、运弹药等,积极支援抗日斗争。由于她对党忠诚,工作积极,于1933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633年11月至1935年春,李桂顺同丈夫金日焕(和龙县委书记)一起调到抗日活动中心区铁厂子工作。她在艰苦战争年代,发动广大妇女,千方百计地为游击队筹集给养、药品等,保证了部队的供应,确保了战斗的胜利进行。 1935年11月,李桂顺跟随人民革命军向安图县奶头山远征,转战长白山西南麓地区,勇敢顽强地与日伪军作战。1636年秋,在安图县东南岔,与二军六师八团会合,从此李桂顺编入二军六师八团工作。 1936年11月,李桂顺所属的六师八团受命向长白山进军。她跟随部队参加了长白县“一面水”战斗后,又转战抚松。因冻伤转抚松后方医院治病。此间,李桂顺又与战友南昌洙结婚(注:原丈夫金日焕,中共和龙县委书记。1934年11月在和龙县车厂了反“民生团”斗争中被错杀)。1937年春,李桂顺伤势好转后调六师师部做后勤工作。同年5月,李桂顺怀孕,加之冻伤复发,行军不便,师部决定她和部分伤员转移到长白县黑瞎子沟密营医院待分娩和养伤,同时负担看护伤病员工作。 抗联二军六师密营医院,座落在长白县黑瞎子沟峡谷一个能容纳十五、六人的天然石洞里。洞口有低串的探头砬子覆盖,四周密林遮掩,十分隐蔽。当时伤员有师部军需部朴部长、孙医生(汉族)、师部宣传科长兼四连长李斗洙、司务长老王(汉族)及四连老战士老崔头。老王轻伤,除作司务长工作,还兼伤员与部队之间的联络工作。李桂顺负责护理和伙食工作。当时,敌人对山里讨伐、封锁,医药奇缺,伤口化浓,只好用空罐头盒制成锯条做手术。李桂顺被伤员们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动了,心中萌生了至死不渝的信念。于是,她勇于克服困难,起早贪黑为伤员洗衣做饭、端屎端尿、煎药换药。有时,她还进山采药,为伤员治病。逃荒沟、官房子一带,是医院主要筹粮区,由于敌人经常搜山,司务长老王经常搞不到粮食,伤员有时吃不上饭。李桂顺不顾个人安危,经常拖着怀孕的身子进山薅野菜,为伤员充饥。有时,将剩下来的树皮晒乾,用手摇石磨磨成面,把罐头盒扎上漏眼代替压面机,为重伤员压冷面吃。李桂顺就是这样和伤员们度过了漫长的日日夜夜。 1937年岁尾,长白已大雪封山,伤员断了吃粮。李桂顺冒着生命危险,趟着没膝深大雪,沿沟?子到达二号闸,与联络员乔邦仁接上头,弄到粮食。然后,她又背着粮食,爬山越岭,返回医院,伤员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一天,正当大家休息时,黑瞎子沟突然响起枪声。原来是马金斗讨伐队搜山时发现了雪踪。于是,伪军们沿脚印追赶到密营医院附近,见脚踪消失,便大声狂叫起来:“红军快快出来投降吧,再不出来我们要抓活的啦”。 在这严峻时刻,李桂顺斩钉截铁地说:“朴部长快带领伤员向西南天桥沟门岩洞医院转移,我掩护你们,快撤!”说完,她奋不顾身地冲出洞口,朝着相反的东方跑去。谁料,狡猾的敌人兵分两路追剿。由于敌众我寡,只有四连长李斗洙突围出去,军需部朴部长跳崖牺牲了,李桂顺和伤员老崔头、司务长老王被捕,被押送到长白县监狱。② 敌人为了庆贺这次围剿胜利,将被杀害的司务长老王的头颅,挂在采木公司大桥下(今食品加工厂西坎马路边)电杆上示众。 李桂顺和四连战士老崔头,被分别锢禁在长白警察署看守所监狱中。李桂顺带着脚镣,连身也翻不动,肉体和精神上受到严重摧残。宪兵特务们,三日两头对她提审。李桂顺心中燃烧着复仇的怒火,每当提审时,她都义正词严地对付着敌人。几个会说朝语的特务,吼叫着审问: “你叫什么名字?” “李桂顺”。 “什么职业?” “抗日红军”。 “红军密营在哪里?” “不知道”。 “匪首杨靖字、魏拯民、金××在哪里”? “不知道”。 “你的统统交代,马上放你回家当良民”。 “你们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审讯上同样得不到!” …… 一次一次地审讯,敌人只能得到这样的回答。 有时,宪兵队和特务股合伙,把李桂顺捆在老虎凳上,灌辣椒面水、拷打、用通红炽热的烙铁烙,折磨得她遍体鳞伤,死去活来。严刑拷打,并没有使李桂顺屈服。一切毒刑对那些懦夫是会有效的;而对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毫无所惧的。严刑拷打,并没有使李桂顺屈服。由于敌人对李桂顺进行百般折磨,她于12月23日在监狱分娩生下一个男孩③。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李桂顺坚贞不渝,守口如瓶。敌人下毒手了,使出恶毒的一招,把砍下的四连老战士老崔头的头颅扔李桂顺面前,以恫吓手段逼使李桂顺招供。李桂顺看到同舟共济的战友被残暴杀害,悲愤交加,义愤填膺,厉声痛斥敌人:善恶到头终有报,我们一定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一天,敌人又闯进牢房奸笑着说:“只要你说出红军密营在哪里,在保证书(诱降书)上划个押,我们就把你无罪释放了。否则,除了把你处决外,还要把你生下的孩子,泼上汽油,滑到高杆上,‘点天灯’烧了!”李桂顺愤恨无比,心想,敌人连刚生下的孩子也要斩草除根,太狠毒了。她心如刀绞,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心中迸发出强烈的母爱,悲愤地流下了泪水! 敌人见此情景,狂笑着说:“母子连心哪!给你三天期限,好好考虑考虑”。 李桂顺预感到最后的时刻到了。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无论如何也要保住红军后代这条根,可她又想不出一点办法。后来,她绞尽脑汁,想出唯一生路。于是,她偷偷与监狱勤杂工白龙吉(原是朝鲜族抗联小战士,在十三道沟战斗中被俘。看守所长孙运昌有意把他保释下来,当了勤杂工。)接上头,求他和孙运昌所长讲情,秘密把孩子送出监狱找人抚养。孙运昌以10个金镏子和5百元伪币为身价,把李桂顺生下的孩子,偷偷转送出监狱给了范某抚养。事后,向警察署长说:“孩子得病死了,尸体喂了狼狗。”敌人信以为真,李桂顺的后代终于生存下来④。 李桂顺的孩子转移出狱第二天,伪警务科长又来逼供:“李桂顺,你考虑好了吗?”李桂顺从容不迫地说:“我们红军做事向来光明磊落,你们召开大会吧,我要在大会上划押”。敌人信以为真,便匆忙筹备召开长白镇良民大会。 1937年12月26日正是长白镇赶集的日子。宪兵队和伪军用马鞭和刺刀,把一批赶集的良民百姓⑤,赶到长白镇绿江村朝鲜族小学院内,还从对岸朝鲜惠山镇赶来一批朝鲜人参加会。会场笼罩着一片阴森恐怖气氛,学校周围架起机枪,鬼子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把参加会的老百姓围拢起来。 当天上午11时,宪兵队、警察署头子及讨伐队长马金斗相继到场。随之,宪兵队将李桂顺押到会场,让李桂顺登台在保证书上划押,这是多么不堪容忍的耻辱啊!仇恨的怒火在李桂顺心中燃烧,在讲台上她把保证书撕得粉碎,面向百姓铿锵有力地说:“穷苦乡亲们,我们决不做亡国奴,抗日必胜,鬼子必败,大家要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红军万岁!”这突如其来的革命行动,把敌人吓得丧魂落魄!,气急败坏的宪兵队长,朝李桂顺开了枪,几个敌人冲上去堵住她的嘴,将她拖回监狱。 1938年1月,李桂顺在长白县梨树沟大湖惨遭敌人杀害。坚贞不渝的优秀共产党员、朝鲜族抗联女战士李桂顺,为了保卫长白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壮烈地牺牲在长白县的土地上,年仅24岁。 李桂顺牺牲后,住在梨树沟大湖的三户朝鲜族农民含泪把烈士的遗体安葬了。1972年5月1日,长白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李桂顺烈士,把烈士的遗骨移葬在长白镇塔山南麓,为她立了墓碑。每逢清明节,县城各界人民都来这里为烈士扫墓祭奠,缅怀这位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青春年华的抗联女战士。 李桂顺短暂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为国献身的革命精神,将被后人世代传颂。她象长白山上的青松一样,永远苍翠,万古常青! 注: ①关于李桂顺的名字有两种称呼;李桂顺、李桂荀。崔原泽同志考察后在《吉林党史资料》85年4期上作了辩证:在朝鲜语里“荀”和“顺”是一个音一个字。经考核,李桂荀是对的。其根据如下:延边和龙县和龙镇有位叫金东辉的老人。他是金谷村的老户,又是李桂荀的亲戚。旧社会,他读过旧学(即汉文)会写汉字。他一直保存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60年出版的有关李桂荀的事迹材料,当年他在书皮上亲笔写上“李桂荀”三个字。该老人说,根据李家的家谱,必须是李桂荀决不是李桂顺。顺字是人们根据朝文字音和女同志起名时常用“顺”字而写成的。 张平同志于1935年访问烈士李桂顺儿子南中日同志(现任抚松县邮电局党委书记)时,他不主张改为李桂荀,他母亲名字应称为“李桂顺”,不能改动。 ②伤员孙医生没有被捕。他在敌人围剿前伤好归队。 ③张平同志于1954年专访了原伪长白警察署监狱看守所长孙运昌,他详细地谈了李桂顺在押期间惨遭迫害经过。李桂顺生下的孩子,经他手转送给范喜亭抚养。 ④伪看守所长孙运昌口述。 ⑤张景福口述,他是当年被敌人赶到绿江朝鲜族小学院内参加会的见证人之一。张景福家住十九道沟村,他是12月26日到县城赶集,被敌人抓去参加会的。 摘自《长白革命斗争史资料》 李桂顺小传 李桂顺,又称李桂荀,女,朝鲜族,1914年11月15日,生于吉林省和龙县德新村金谷屯(现龙井县德新乡金谷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有父母和哥哥。一家人靠租佃水田艰难度日。由于社会世俗的偏见,父母希望儿子将来有出息,全家人节衣缩食,供她哥哥念书,小桂荀只得跟父母一起下田劳动。因此,她从小就饱尝了封建剥削的痛苦,深知农民的疾苦。 1928年4月,14岁的李桂顺进入金谷屯私立小学读书。金谷屯小学有着光荣的反日爱国传统,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演出各种具有反日内容的文艺节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李桂顺天资聪颖,能歌善舞,所以总是积极热情地参加这些活动。金谷屯小学反日爱国活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和龙县反动当局的极度恐慌,为讨好日本侵略者,他们急忙派出武装警察把这所小学烧毁了,李桂旬只好辍学回家务农。 1929年5月,李桂顺的哥哥李芝春,因在吉林师范学校参加反日活动,被学校的亲日派赶回家。李芝春回到家乡后,继续从事反日活动,他办起了夜校,向群众进行抗日救国思想宣传。李桂顺在哥哥的教育和帮助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在夜校里,她和妇女们一起学习文化知识,学唱革命歌曲,并积极参加妇女组织的反日爱国活动。从此,革命的种子开始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 1931年5月,金谷屯召开斗争亲日走狗大会。李桂顺积极组织广大反日妇女张帖标语,散发传单,还对亲日走狗进行义正词严的揭露和斗争。“九一八”事变后,李桂顺立即投身于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中。她经常到附近的村子里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领土的强盗罪行,号召穷苦人民起来抗日,不做亡国奴。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李桂顺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性格,而且锻炼了她的组织领导能力。不久,李桂顺担任了团区委的秘密交通员,负责传递情报,后来由于她的行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组织上又把她调到药水洞担任平岗区委妇女主任。 1932年夏,日本侵略者疯狂地向和龙县游击区发动大规模“讨伐”,药水洞抗日游击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药水洞平岗区一批干部转移到渔浪村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渔浪村抗日游击根据地,李桂顺仍然负责妇女会和儿童团工作。她走门串户,发动妇女,建立妇女会,组织妇女为游击队烧水送饭,护理伤员,运送弹药等,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斗争。她还组织儿童团站岗放哨,保卫根据地。一天,她接到家里来信,得知她哥哥芝春等爱国青年在后山鹰石岩洞从事秘密工作时,不幸被敌人逮捕杀害了。听到这个噩耗,李桂顺心痛欲裂,悲愤交加,国恨家仇,更激起她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她毅然拿起剪子,剪掉了自己心爱的长辫,然后提起笔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不要为哥哥的牺牲而难过,他死得光荣,哥哥的血是不会白流的。我们要为哥哥、为死难的同志们讨还血债,这发卷就是我的决心。父母的养育之恩我永远不会忘记,但是为了报仇,为了革命斗争,我要豁出一切。当你们想念我的时候,请看看这发卷,就如同看到了您们的女儿……” 李桂顺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忘我地工作。在斗争中,共同的革命志向把她与中共和龙县委书记金日焕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相爱了,结了婚。他们既是恩爱夫妻,又是革命战友,在严峻的对敌斗争面前,他们并没有沉溺于自己的小家庭,而是继续起早贪黑地开展抗日工作。1933年5月,李桂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11月,中共东满特委派金日焕和李桂顺到安图县车厂子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金日焕扮成姓李的雇农,同李桂顺一起,带着母亲和侄女来到车厂子。他们白天在地主家干活,晚上分头进行革命工作。金日焕对车厂子附近的反日山林队和救国军积极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团结他们共同抗日。李桂顺和婆婆一起深入到群众中去,宣传和发动群众,千方百计地为游击队筹措粮食和药品。 1934年11月,正当车厂子游击根据地的抗日斗争不断深入发展的时候,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革命队伍内部进行的“反民生团斗争”中,金日焕因被怀疑为“民生团分子”而遭逮捕,李桂顺也被株连。一天,在车厂子革命政府的操场上,召开了审判金日焕大会,金日焕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加在他头上的罪名。在场的广大反日群众是了解金日焕的,知道他是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在群众的一致要求下,大会被迫释放了金日焕。可是就在这天晚上,金日焕被人暗害了。 金日焕牺牲了,李桂顺心中难过万分,她经常含泪回忆和丈夫一起走过的革命道路。生活上的不幸,精神上的痛苦,加上她怀孕不便的身子,使她身心受到极大的损伤。但是,她对党没有怨言,对革命事业没有动摇,她将亲人被害的巨大痛苦压在心底,更加拼命地工作。为了清洗这不白之冤,她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用她一生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和丈夫是无罪的,是清白的,对党是忠贞的,对革命事业是坚定不移的。 1935年2月,李桂顺分娩,生下一女,取名贞子。她没等女儿满月,就开始背着孩子走家串户做群众工作。10月,日本侵略军向游击区发动“大讨伐”,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保存革命实力,在车厂子游击根据地的人民革命军开始向安图县奶头山远征。根据组织决定,绝大多数妇女和老弱群众不能随部队移,要下山隐居。李桂顺虽然带着孩子,但她坚决不离开战场,她同反日自卫队一道转移到车厂子附近的新安岔密林中,坚持小部队活动。 一天,李桂顺和乡亲们在一个山沟里躲避敌人的“讨伐”,搜山的伪军离他们越来越近,突然小贞子饿得大哭起来,为了群众的安全,李桂顺毫不犹豫地撕开衣襟,掏出一把棉花,忍痛塞进孩子的嘴里。孩子的哭声止住了,群众得救了,可等敌人走远后,孩子的脸色已经憋得铁青,只剩下一口气了。群众被她的行动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1936年6月,李桂顺忍痛把婆婆和孩子送下山。让她们到敌人后方的亲戚家去住,自己则随自卫队转战到五道阳岔。同年秋,李桂顺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正式的抗联战士,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11月,李桂顺所在的第二军第六师第八团奉命向长白县黑瞎子沟转移。部队在茫茫的林海之中,踏着没膝深的积雪,冒着刺骨的寒风,连续行军一个多月,有不少战士被冻伤,李桂顺的双脚也冻坏了,无法走路,她不得不离开部队,到抚松县后方医院治疗。在医院里,她不顾自己的伤痛,主动护理其他伤员,替重伤员煎汤换药,端屎端尿。伤员们都深受感动,异口同声地地称赞她是位好大姐。在此期间,李桂顺与志同道合的南昌洙结婚了。 1937年春,李桂顺伤愈后来到长白县黑瞎子沟密营,在第六师师部做后勤工作。她还经常和战士们一起到地方帮助建立反日会、妇女会等群众团体,开展抗日救国斗争。同年7月,为牵制敌军,配合全国抗战,第六师等抗联部队在长白县深山老林中与敌人展开一系列战斗。李桂顺参加了鲤明水、间山峰等战斗,在战斗中表现出机智果敢,英勇顽强。同年底,第六师主力部队离开长白县向?江进发,师部考虑到李桂顺已经怀孕,行军作战都有困难,决定把她留在黑瞎子沟密营医院工作。 黑瞎子沟密营医院,设在长白县黑瞎子沟北山的天然溶洞里,洞口上方有低垂的探头砬子遮挡,周围林木丛生,十分隐蔽。当时留在这里的伤员还有军需部朴部长、四连连长李斗洙和司务长老王等。这些伤员有的腿负伤,有的脚冻伤,有的伤口化脓。李桂顺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但每天早起晚睡、烧水做饭、煎汤换药、洗补衣服、精心地护理伤员,想方设法解除战友的痛苦,而且还利用闲暇时间,给伤员讲革命故事,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伤病,早日恢复健康,重返战场。就这样,黑瞎子沟密营医院,成了一个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战斗集体。 1937年12月初,接连下了几天暴风雪,大雪封山,寒风凛冽,医院里的粮食吃完了,伤病员只能靠干枯的野草、树皮充饥。李桂顺为此焦急万分,为了让伤员吃上饭,她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和老王一起冒着生命危险,趟着没膝深的积雪,翻山越岭来到二号闸,与地下交通员乔邦礼接上了头,终于在密林中的一个狍子窖里找到了抗联部队储存的粮食。当李桂顺与老王和乔邦礼3人把粮食背到医院时,伤病员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就在他们返回医院不久,山下沟子里突然响起了枪声。原来,伪森林警察搜山时,发现了他们留在雪地上的脚印,于是,便顺着脚印追赶上来。敌人一边搜索,一边叫嚷:“红军,快出来投降吧!”李桂顺急忙跑到洞口向外一看,敌人已经来到溶洞附近。李桂顺见情况不好,立即让金斗洙和乔邦礼搀扶伤员从洞口两侧突围。她对金斗洙说:“不要管我,赶快走,找部队去!”李桂顺藏好粮食,最后一个离开医院,准备从后山突围。可是,敌人已把密营医院团团围住,在这紧急关头,李桂顺奋不顾身地朝渐渐包围上来的敌人开了枪,掩护伤员突围。由于敌众我寡,突围受阻,朴部长跳下悬崖,壮烈殉国,其他伤员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李桂顺和乔邦礼不幸被捕。 乔邦礼被敌人押送到长白县小梨树沟西炮台枪杀了。李桂顺被押送到长白县警察署,关进监狱。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残暴的敌人对她施以各种酷刑,逼她说出部队的去向。李桂顺被折磨得死去活来,遍体鳞伤,但她回答敌人的只有三个字:“不知道!” 敌人又把李桂顺捆在老虎凳上灌辣椒水,辣椒水呛进肺里,她立刻昏厥过去。敌人将一桶凉水劈头盖脸地浇在她身上,她清醒过来。接着,又是审问,灌辣椒水、浇凉水……。 然而,酷刑只会对那些懦夫有效,对一个真正的抗联战士是毫无用处的,在酷刑面前,李桂顺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强。 不久,李桂顺在狱中生下一个男孩,产后没几天,伪警察署长就急不可待地闯进牢房,企图以母子亲情,高官厚禄作诱饵,劝李桂顺投降。他说: “只要你当着老百姓的面,说出抗联部队的去处,抗日救国有罪,我们就给你官做,放你们母子回家”。 李桂顺深知这是敌人耍的新花招,妄想用这种办法叫她出卖革命,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但她马上又想到,如果能和群众见面,这可是开展抗日宣传的好机会但是她知道,自己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一想到这些,她心如刀绞,她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心里迸发出强烈的母爱,悲愤地流下了眼泪。 伪警察署长见李桂顺答应了,便急忙把早又拟好的讲稿交给了她。李桂顺预感到为革命献身的时刻就要到了。为了保住革命后代,为了使刚刚出生的孩子免遭毒手,她想方设法找到在看守所做事的原抗联战士白龙吉,白龙吉想方设法,终于把孩子保释出来,送给了范喜亭。 1937年12月26日,敌人把进城赶集的老百姓强行驱赶到县城的一所小学校的操场上。这时,操场周围戒备森严,岗哨林立,李桂顺随之也被押到操场。她镇定地环视一下周围群众,从容不迫地走上了讲台。她把敌人早已准备好的讲稿撕得粉碎,高声说道:“穷苦的乡亲们,我们决不做亡国奴,人民必胜,日本鬼子必败!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听到这里,日本指导官气得浑身发抖,大叫着;“快把她拉下去处死!”几个敌人立即冲上去堵住李桂顺的嘴,把她拉回牢房。 1938年1月,李桂顺在长白县梨树沟大湖被敌人杀害了。烈士牺牲时,年仅24岁。李桂顺牺牲后,住在梨树沟大湖的三户朝鲜族农民含泪把烈士的遗体安葬了。1972年5月1日,长白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李桂顺烈士,把烈士的遗骨移葬在长白镇塔山南麓,为她立了墓碑。每逢清明节,县城各界人民都来这里为烈士扫墓祭奠,缅怀这位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青春年华的抗联女战士。 李桂顺烈士虽然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但是,她坚贞不屈为国献身的革命精神,将被后人世代传颂。1938年1月,抗联女战士李桂顺牺牲在长白县梨树沟村大湖岭,梨树沟村三户朝鲜农民就地掩埋了烈士遗体。1972年12月3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将烈士遗骨移葬在长白镇塔山脚下,建立了墓碑,每年清明节,长白各族人民都进行隆重的祭扫活动。 李桂顺是在三十年代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牺牲的革命烈士。烈士的遗骨重新安葬后,根据外交部的批示,多年来一直按中朝两国烈士管理。1988年7月以来,朝鲜党和政府曾多次提出将李桂顺烈士遗骨迁葬到朝鲜平壤市。经双方会晤协商,并由朝方征求烈士之子南中日(现抚松县邮电局党委书记)同志的意见,一致同意将烈士遗骨迁葬到朝鲜平壤市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园。 1989年5月4日至20日,在省、市代表团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党、政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朝鲜两江道代表团的参加下,举行了移墓仪式、起骨、护送遗骨和朝鲜平壤遗骨安葬仪式。在这次迁墓活动中,省、市党政领导和上级外事、民政部门十分重视,不但在重要问题上及时做了指示,而且派代表团参加了烈士的迁墓仪式,向烈士墓献了花圈,护送烈士遗骨到长白口岸,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怀念。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县长白志庆、县委副书记刘春学、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波、民政局局长薛艺蓉、译员柳和春等五人和南中日及其子女八人亲自护送烈士遗骨去朝鲜平壤市。朝鲜代表团团长、两江道党委宣传书记崔昌浩同志参加迁墓仪式并讲了话。李桂顺烈士遗骨到达惠山口岸时,朝鲜党中央党史研究所副所长金贞任(李桂顺的女儿)、党史研究所科长姜正峰和道、市有关领导到口岸迎接,晚间又陪遗骨去平壤。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园遗骨安葬仪式十分隆重,朝鲜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全文燮、中央党史研究所所长姜锡荣、副所长金贞任、财政经理部部长金永述等领导同志和抗日老战士50多人以及有关部门500余人参加安葬仪式。全文燮、金贞任同志讲了话。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送了花圈,政务院、中央广播委员会、革命博物馆、贸易部、万景台革命学院等单位和全体抗日老战士以及李桂顺同志在朝鲜的亲属也送了花圈。吉林省和长白朝鲜自治县送的花圈已由惠山随同烈士遗骨运至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园。 李桂顺烈士墓在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园中间道的左侧前第二排,右数第三位。墓前树有石碑,碑前石阶上放有烈士的大理石骨灰盒,上盖红绸布。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