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长寿镇:80岁以上老人169人长寿秘诀各不同

马立山喂鸡 杨玉川/摄
在白山市长白县有一个名叫新房子的小镇,全镇总人口不到60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却占到了24.06%。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该镇人口的“沙漏型结构”越发明显。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小镇上,生活着一群长寿老人,他们生活在大山之中,却有着很长的寿命。 在新房子镇,这些长寿老人们的名字已为大多数人熟知。记者调查了解到,新房子镇60岁以上老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4.06%,其中,80岁到90岁年龄区间的老人共有144人,90岁以上老人25人。在对部分长寿老人的走访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尽管他们年事已高,但绝大多数身体还非常硬朗,精神矍铄。 93岁的马立山: 每天步行3公里平时干活闲不住 马立山老人的家住在离镇政府不远的地方,门前就是镇里最主要的街道。每天,人们都能看到他在这条路上来回溜达。“从东到西总共六里地,我每天都要来回走上两趟。或者是平时喂喂家里养的鸡,就当是体育锻炼了。”当天见到马立山老人时,他刚从街上遛弯回来,脸上挂着的笑容给人特别慈祥的感觉。 马立山老人的老家在河北,育有4个孩子,如今,孩子们都已经有了各自的生活,他则留在大儿子马凤武的家里。谈起自己的长寿老爹,马凤武甚是开心:“他的身体可好了,啥毛病都没有,耳不聋眼不花。这老人活着啊,就是儿女的福分,所以,我爹长寿我们全家都高兴。” 马立山老人说:“我平时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抽点烟,这是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养成的习惯了。不过,我不喝酒。每天晚上七点半,看完新闻联播就睡觉,早上六点多也就醒了。白天在镇街上转转,跟别人拉拉家常。家里养了几只鸡,回来之后我再去喂喂,反正闲不住。” 在饮食结构上,马立山老人告诉记者,由于生活在农村,所以,平日里的饮食基本上都是以粗细粮结合为主。“我主要吃粗粮多一些,蔬菜什么的都是自己种的,没有化肥农药。”马立山老人说,他很少吃肉,基本上是以素食为主。“对了,我特别喜欢吃糖,没事儿就掏出一块吃。也喜欢吃咸菜,但是我血压、血糖从来都不高。”

孙玉坤和孙子 杨玉川/摄
94岁的孙玉坤: 每天挑两桶水田间生活挺愉悦 告别了马立山老人,记者又来到了另一位长寿老人家里。今年94岁的孙玉坤老人个头并不高,体型上瘦小的他,生活中可是非常有精神的。 当天,他正跟老伴和孙子一同在自家山庄里坐着聊天,看见记者到来,他操着一口山东方言打起招呼来。您可别小看这位94岁的老人,他每天都可以独自挑上满满两桶水。“孩子开了这个山庄,我没事儿的时候就来帮忙看着,现在是淡季,没什么顾客了,我和老伴还有孙子在这,可清净了。”孙玉坤老人说,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其余的闲暇时间,他都会找点事儿干,喂喂山庄里的梅花鹿、浇浇地里的蔬菜瓜果。 “我饭量挺小的,平日吃面食多一些。不抽烟,但是喜欢喝点酒,一日三餐必有酒,不过每次也都不喝多,从来不喝大酒。吃的也都是自己种的,挺健康。”如今,孙玉坤老人除了耳朵有些背之外,身体并无大碍。而和马立山老人一样,孙玉坤老人也非常喜欢吃糖。他说,吃糖的时候他感觉特别幸福。 长寿老人共同点: 家庭和睦没烦心事爱劳动自得其乐 在走访的老人中,记者通过他们各自感受发现,这些长寿老人的身上都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比如,家庭和睦、儿女孝顺,心里没愁事,饮食粗细结合,勤于锻炼等等,这些似乎都成为了他们能够长寿的秘诀。 随后,记者采访了长白县新房子镇新房子社区的工作人员王德云,他曾参与了这次长寿老人的调查。根据社区方面的统计数据来看,在这些长寿老人中,几乎所有人都是家庭和睦,子孙成群的。“我们觉得,家庭和睦、儿女孝顺,没有负担,这是老人长寿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他们感觉到幸福了,心情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就跟着好了,身体也就很少出问题。” 评选好儿媳全镇形成赡养老人氛围 王德云告诉记者,近年来,新房子镇开展了“好儿媳”的评选活动,以此来对那些尊老孝老的家庭进行表彰,此后,这项工作逐渐深入到全镇下辖的7个村、2个林场和1个管委会,由基层推选,全镇审评,最终形成全镇评选、全镇公布、全镇学习的良好氛围。 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渐渐发现,新房子镇里有很多长寿老人,此后,新房子镇党委政府开始对这些老人进行走访统计。自今年7月份开始,包括王德云在内的7名工作人员开始对全镇进行走访调查。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所有的长寿老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档案,每逢这些老人过生日时,镇政府都会买上蛋糕和鲜花前去探望。 王德云说:“我们发现,家庭和睦对于老人长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好儿媳的评选,让全镇形成良好的赡养老人氛围,对于评选上来的‘好儿媳’,我们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公布,使她们成为名人,激励现有的‘好儿媳’、‘好家庭’,带动其他家庭共同向他们学习,营造小家氛围,促进社会和谐。”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