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长春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长春
  地方资讯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座谈会在长春召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论坛在长
我市划定158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以文化之礼 庆百年韶华
下足绣花功 打造生活垃圾分类长春
长春市实施首例生态环境领域“一案
长春人眼里的公交新变化
长春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
 
  节约行动
废旧电池回收箱进小区
秸秆还田开启保护性耕作高级态
农安畜禽粪污变“宝”记
前进中的长春节约论坛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
2019长春节约论坛召开
生物节能减排新技术发布会召开
长春开展节水宣传进校园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乡镇特色    
长春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加快
时间:2018-12-12  来源:长春日报  

  近日,浙江客商陆先生来到双阳区鹿乡镇,一方面准备订购一批鹿产品,一方面打算从鹿乡镇打造中国梅花鹿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寻找商机。

  无独有偶。前不久,北创控股集团董事局代表来到九台区,考察波泥河冰雪温泉特色小镇项目,并与九台区政府洽谈项目合作事宜。

  ……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长春特色小镇建设也加快了步伐。继去年列入全省首批的8个特色小镇公示亮相后,今年我市又有一批特色小镇迅速崛起。目前,长春特色小镇空间布局正在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并且小镇经济初现成效。

  产业是小镇经济的根本

  双阳奢岭,早已名声在外,成为双阳区发展精品果蔬的集散地;农安哈拉海,是远近闻名的“三辣之乡”;德惠布海,正根据自身种植业特色积极打造田园小镇……产业是特色小镇的发展基础,特色鲜明的产业,吸引着各种要素资源向特色小镇汇聚。

  “我们养鹿是从爷爷那辈开始的,如今我不仅养鹿,还经销鹿产品。我们的特色小镇,一定是全产业链的!”双阳区鹿乡镇长龙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哲源对中国梅花鹿特色小镇建设充满期待。双阳区鹿乡镇是梅花鹿养殖特色镇,全镇共有76个养鹿专业屯,鹿存栏量达到12万只,占全国的1/6,是全国唯一的梅花鹿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目前,该镇已形成4万平方米的鹿业批发交易市场,专业经销户达190户,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年市场吞吐鲜鹿茸100余吨、鹿副产品1000余吨。该镇党委书记李冰告诉记者,他们计划投资100亿元,用3-5年时间把鹿乡镇建设成为集梅花鹿良种繁育、高科技产品研发、标准化养殖、加工交易等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中国梅花鹿特色小镇。

  “融合”成小镇经济的标识

  正在规划建设的一批特色小镇,体现了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谋划。第十六届长春农博会期间签约的关东文化园关东之旅特色小镇和穆沙夫特色小镇(合心镇)战略合作项目便是如此。

  穆沙夫特色小镇(合心镇)战略合作项目计划总投资5.1亿元,位于绿园区合心镇三间村,项目将打造具有热带雨林特色的园林建筑群,突出展示低碳、节能、环保的旅游度假区,项目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50个,带动就业600人。位于绿园区城西镇跃进村的关东文化园关东之旅特色小镇项目,计划总投资90.05亿元,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项目于今年动工,2019年建成后,将以文化、旅游、休闲农业为主导产业,设有荷兰温室和传统农业展示区,文化产业集聚区,村民新居、农家乐田园风光区,关东商业街区,画家村、作家村居住区和森林区。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初审。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带动就业3万人。

  小镇经济潜力巨大

  “以解决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正在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市将坚持城乡统筹规划、一体发展,发挥好中心城市和特色小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力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发展。”市农委负责人说。

  据了解,今年,市发改委对外公布了《关于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意见》,经批准创建的特色小镇可享受土地、财政等多方面的支持。鼓励特色小镇投资主体进行区域连片开发;支持以PPP模式推进小镇建设;支持运营公共设施等。引进人才方面,也给予了住房补贴等形式的鼓励。“从政策支持力度上看,长春特色小镇经济潜力巨大。”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占国表示。

  



( 责任编辑:张丽娜 )
榆树市节约网   德惠市节约网   农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