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长春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长春
  地方资讯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座谈会在长春召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论坛在长
我市划定158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以文化之礼 庆百年韶华
下足绣花功 打造生活垃圾分类长春
长春市实施首例生态环境领域“一案
长春人眼里的公交新变化
长春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
 
  节约行动
废旧电池回收箱进小区
秸秆还田开启保护性耕作高级态
农安畜禽粪污变“宝”记
前进中的长春节约论坛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
2019长春节约论坛召开
生物节能减排新技术发布会召开
长春开展节水宣传进校园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乡镇特色    
我市发展林果业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19-9-20  来源:长春晚报  
  郁郁葱葱的绿色一眼望不到边,平原和小山丘上都栽满榛子树,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曳。果实已经挂满枝头,沉甸甸地压低了树枝。18日,记者在长春市九台区国有林总场波泥河管护站看到了一块集中连片70公顷的大果榛子种植示范基地。
  
  助力乡村振兴的兴林富民快速路
  
  长春市九台区国有林总场场长王萍捧着刚摘下来的榛子,满脸丰收的喜悦。她说:“这片基地里的大果榛子长了4年,今年开始结果,每棵树产量3斤左右,一棵树一年有60元的收入,以后产量将会逐年递增。通过大果榛子产业,我们林场不仅给职工开工资,而且还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榛子的种植和管护等工作,每年需要雇当地农民500人左右,每人每天收入150元至200元。附近村屯的很多农民来我们基地干活儿或参观后,自己也种上了榛子。去年,我们免费提供了10万株大果榛子苗给当地贫困农民,帮助农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近年来,长春市林业部门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合作社和农民参与的方式,大力发展以大果榛子为主的林果业,找到了一条生态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兴林富民快速路。
  
  经济效益双赢的大果榛子经济林
  
  长春市林业部门在前期大量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引进了平欧杂交大果榛项目。平欧杂交大果榛子抗旱、抗寒、易成活,3年成林、4年见效益、5年进入盛果期、是种玉米收益的5倍。2015年年末,长春市林业部门向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大果榛子示范基地的请示得到批准,2016年和2017年,长春市政府连续两年拨付专项资金480余万元,对长春市国有林场、合作社、企业和农民栽植的大果榛子进行苗木补贴,鼓励营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大果榛子经济林。在大果榛子地里,榛子树生机勃勃,引起了附近农民的兴趣。长春市林业部门邀请农民到种苗示范基地参观,为农民现场讲解,为农民提供大果榛子种苗,还分期分批组织国有林场场长、乡镇领导、村书记、企业代表、农民合作社代表、农民代表到已经结果的有效益的大果榛子园现场取经,请榛子园园主讲解栽培技术,介绍收益情况,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大果榛子经济和生态效益,坚定了发展信心。
  
  改种大果榛子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在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下,长春市以大果榛子为主的林果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在长春市莲花山旅游度假区四家乡创新村的一大片农田上,1米高的小树一排连着一排,长势茁壮,树下间种蒲公英,20多位村民正在进行抚育工作。创新村村民赵方成说:“这是我们年初栽植的大果榛子树,长势非常好,间种的蒲公英再过几天就能收获了。今年在林业局的指导下,我们把土地都流转给了农业科技公司,改种大果榛子。我们平时在这儿打工,1天工资150元,生活是越来越好。”
  
  增加收入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
  
  长春市的林果业以大果榛子为主推项目,目前全市大果榛子林面积已经达到1300多公顷,还有419公顷的樟子松嫁接红松也即将有收益,还种植了龙丰果、黑果花楸、桃李等。林果业的发展,不仅给农民增加了收入,还改善了区域内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种玉米带来的秸秆禁烧难题。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林崇学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们带领农民利用退耕还林地、浅丘陵地、宜林荒山荒地和一般农田发展林果业。未来3—5年,长春市的林果业会在生态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有长足的发展。今后政府还会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加大补贴力度,减轻农民的顾虑和负担,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带领广大农民发展林果业,走生态美、农民富的幸福之路。”

( 责任编辑:马妍 )
榆树市节约网   德惠市节约网   农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