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街头,亮丽整洁,人车秩序井然;高空,疏朗大气,城市天际线更加通透;小巷,焕然一新,违法搭建、占道经营难觅踪影……隆冬时节,漫步长春街头,越来越多的市民惊叹:城市更漂亮了,市容更整洁了,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了。 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吐故纳新”,无论是创造“高品质生活”还是解决愈演愈烈的“大城市病”,“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都不可或缺。 城市精细化管理,既是民之所盼,政之所求,更是城市治理的新考题。全市城市管理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规范、完善、畅通、提升”为重点,加快建设和谐宜居、更富活力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为长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贡献力量。 翻开2019年的城市管理画卷,娓娓道来的是城市管理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彩实践。如今,一份承载着长春城市管理骄傲与荣光的答卷交予人民检验。 如果将长春这座城市比作一幅秀美的画卷,那么,城市管理正是绘就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一个个“绣花功夫”,“绣”出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绣”出了美丽长春的华丽蝶变,更“绣”出了人们心底对这座城市的喜爱,让北国春城的“颜值”愈来愈高,“气质”愈来愈佳。 昔日拥堵嘈杂的违规马路市场消失不见,街路回归顺畅,环境恢复整洁;曾经杂乱无章的广告牌匾、高空字踪影全无,城市天际线重新绽放;渣土运输的“洒滴漏”变成了冲洗一净且“严苫盖”;违法建筑拆除殆尽,非法广告露头就打,简易围挡变身“文化墙”…… 2019年,市城市管理局重拳“治乱”,聚焦城市管理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全面整治广告牌匾,共拆除户外广告牌匾1.7万块、楼顶字6178处、城市出入口各类立柱广告577个,清理各类宣传条幅2.2万余条,整治提升工地围挡7.6万延长米;彻底整治城市“牛皮癣”,共清刷覆盖非法小广告381万余处,停机停号38563个,行政处罚415起;全面拆除违法建筑,拆除违建236万平方米;严格整治违规渣土运输,查处违法违规渣土运输车辆1269台次,曝光违规运输驾驶人和车辆信息101条次;全面治理市容乱象,清理马路市场26个,取缔占道经营15万处,清理占道修车洗车2671处、占道“僵尸车”1289台、占用停车泊位物品3.3万个,暂扣占道经营非机动车2867台……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让长春的“身体机能”更加健康。 走遍长春 补齐建管短板 城市管理如绣花,针脚越密越精细。要精细化管理好长春,就必须深入了解长春的每个角落,做到家底清、问题明,有的放矢。 2019年,该局牵头汇总,继续深入开展“走遍长春”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行动,与市建委、市林业和园林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房地局和市生态环境局6个部门分别成立工作组,深入全市65个街道(乡镇)的社区、街巷、楼道,步行巡查,全面查找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市容环卫管理、绿化管理、施工工地管理、违法建筑治理、网格化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去年,全市各工作组累计排查上报问题7373件,已整改完成6897件。“走遍长春”行动以实现城市管理的“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为目标,以“管理标准化、标准定量化、定量考核化、考核日常化”为手段,让干部走出了好作风,让管理走出了好机制,让城市走出了好环境,成为长春精细化管理的亮丽“名片”。 社会参与 群众共治共享 城市管理工作不能唱“独角戏”, 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 开发“市民通”手机应用、城管“110”24小时热线电话、微博微信留言即时反馈、3万多人的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一个个“合唱舞台”拉近市民与城市管理部门的距离,让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这其中,《城市管理热线》节目是最为耀眼的合唱舞台。市城市管理局与长春广播电视台合办的《城市管理热线》栏目已开播125期,去年举办52期。城市管理部门领导作嘉宾,热线回复率100%,《城市管理热线》已经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 强化建设 打造管理铁军 城市管理队伍,每天都有感动发生,坚韧执著的执法队员和环卫工人,将青春、激情奉献给了长春城市管理事业。他们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还是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打硬仗的队伍,这支队伍的养成,与该局在全系统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密不可分,与该局全面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密不可分。 去年,该局作为“全国文明单位”,紧紧围绕城管执法工作实际,开展综合培训和岗位练兵,举办执法知识竞赛、管理技能大赛、模拟执法情景体验培训,使执法人员加深对相关法律法规、执法程序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提高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应变处置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创新引领 构建长春模式 “倒垃圾,别随意;怎么倒,有《条例》。”《长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自去年5月1日起颁布施行,我市成为全国第八个完成地方性法规制定的城市,以“四分法”为标准,建立了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的培育养成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运行体系,将再生资源管理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两网融合”、统筹推进。 2019年,该局开展生活垃圾宣传活动28.5万余次,组建了生活垃圾分类百人宣讲团,投放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容器10.5万个,设置宣传设施4.2万套,建设完成5座居民厨余垃圾处置站。我市以街道为单位形成了63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完成国家要求的生活垃圾分类主体全覆盖,类别全覆盖,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全覆盖,初步建立了具有“长春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在整治广告牌匾方面,我市的做法也得到了住建部的充分认可,被列为全国首批规范户外广告设施提升的9个试点城市之一,先试先行,建立长效,提供可借鉴、可复制蓝本。因为我市在整治广告牌匾过程中,不是简单“一拆了之”,而是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城市风貌保护。为了提升广告牌匾品质,该局邀请国内一批优秀的城市环境设计专家,免费提供户外广告牌匾设计服务。 为了让城市“更通透、更绿色”,该局在我市率先自拆单位围墙,曾经“养在深闺”的树木花草,成为市民共享的“绿色福利”,深受社会好评,市民们纷纷点赞。 智慧环卫 提升作业质量 隆冬时节,北国风光,万里雪飘,却不见“千里冰封”。 “未雪绸缪,以雪为令,雪中清雪,边清边运,昼夜奋战,雪停路净”,这是长春清雪工作流程的高度概括。2019年,长春共降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12场,全市环卫系统出动清雪作业车辆1.68万台次、环卫工人67万余人次,清运积雪13万余车,全力保障市民出行。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这是多年以来对“城市美容师”们辛劳付出的赞誉。近年来,该局大力推进环卫管理精细化,环卫机械化清扫率达到了85%,“扫马路”变成了“洗马路”,“万家洁”的同时不再有“一人脏”。2019年,该局建立环卫清扫保洁“模块化”精细作业模式,实行道路 “冲、扫、洗、收”组合式清扫、清洗模式,生活垃圾按“模块化”区域采取上门收集和居民定时定点投放的收集模式,全面实施环卫清扫保洁作业的精细化、标准化和长效化。 公厕革命 超前完成任务 公厕变景观,“方便”也时尚。在全国“最美公厕”评选中,我市的3座公厕榜上有名。 空气净化系统、手机充电桩、自动擦鞋机、婴儿整理床、免费手纸巾、便民服务箱,这些公厕设施充分体现了我市公厕革命“布局合理、数量达标、标准统一、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人性化目标。2019年,全市共有公共厕所2192座,其中,改造新建公厕687座,引导商家开放自有公厕1089座,鼓励公共机构开放自有公厕410座,建成区公共旱厕全部拆除,提前一年半完成了“公厕革命”任务。 健全法规 完善监督考评 “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是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管理的一个重要内涵和抓手。 2019年,该局着眼于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一年内制定了三部法规规章,这也是市直部门中的唯一。《长春市城市管理条例》《长春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办法》、《长春市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使城市管理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为了进一步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该局探索建立了立体化科学考评体系,以“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为目标,以“管理标准化、标准定量化、定量考核化、考核日常化”为手段,将“月考评”变为“周考评、月通报、年度考核”,每月考评结果在报纸上公布,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马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