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项目是区域经济的支撑,招商引资是片区兴衰成败的关键。 生物及医药产业,是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经开片区)(以下简称“经开片区”)重点打造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作为“经开片区”的牵头单位,经开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龙头带动作用,紧贴“四大板块”科学统筹,以强有力的措施和务实的工作作风,高效率、高质量推进项目招商和建设。 11月4日,在位于经开区的兴隆综保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内,北京诺和科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正在紧张装修中。厂房面积共计5714平方米,分为两层,设有制丸区、超微粉碎区、提取区、制粒干燥区等区域,目前部分设备已进厂。“项目进展很快,工人们在9月份进厂施工。截至目前,厂房装修工程已进入尾声。”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7月项目正式签约落户,11月两款新产品签订供销合同、订单总额突破23亿元。这样的收获仅仅用了110天,“经开速度”不仅再一次让驻区企业折服,也为“经开片区”的建设再添新硕果。 北京诺和科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技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健康产品实体企业,公司现有从葵花盘中提取富集活性肽、香豆素类物质、黄酮类物质的技术,可生产降尿酸辅助防治痛风症的颗粒冲剂型系列产品;有从元宝枫、文冠果和蒜头果中提取富集神经酸的技术,可生产辅助防治脑神经细胞损伤性病症如老年痴呆症、抑郁症、自闭症和智力衰退症的标准化舌下吸收型系列产品。 “中国大健康产业联盟首席科学家张天佑教授是我们的首席专家,他带领科研团队,用其独有国际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高速逆流色谱精细分离技术成功提取出纯度高、性质稳定的脑神经生物活性物质‘神经酸’和‘葵花盘降尿酸产品’,这两项科研成果将为脑神经萎缩人群、痛风人群带来康复的希望。”项目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令人振奋。 厂房一层将设立3至5条生产线,初期生产治疗痛风和阿尔茨海默症的生物保健添加剂及生物医药产品。“我们将建立标准化膳食补充剂的创新研发和示范生产平台,在自我运营的同时,支持和组织各地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升级。”该负责人介绍说。 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将建立天然产物标准物质研发总部平台和终端试验中心,配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逆流色谱仪等先进设备;建立“天然产物营养健康产业国际合作总部平台”,一方面引进欧美先进的营养健康产业和科技成果,一方面在欧美建立研发中心或高科技实验室,整合全球化的智力和产业资源,发展新型健康产业。 “目前,我们已经着手与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外资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及对接;未来,将会有众多产品获批欧盟CE认证和美国FDA认证,后续产品将实现出口。”项目进展如此迅速,让北京诺和科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适感慨道:“事实证明,我们选择投资经开区、兴隆综保区的决策是正确的,这里是个创业的好地方。” 北京诺和科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经开区结缘,还得从今年4月份说起。 4月份以来,经市政协港澳委介绍及重点推荐,北京诺和科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资人杨茂义、首席专家张天佑、投资基金及相关专家团队多次到访经开区及兴隆综保区。“兴隆综保区的区域优势、厂房条件,以及经开区的优质服务都很吸引我们企业。”在杨适看来,兴隆综保区具备的开放层次高、优惠政策多、功能齐全、手续简化等优势非常利于企业发展,“兴隆综保区具备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优势,像‘长满欧’中欧班列,发车地点离工厂很近,可以帮我们大大缩短材料和产品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工作人员真诚的态度、专业的水准、高效的服务,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经开区重商、亲商、护商的浓厚氛围,由此坚定了我们在经开区投资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杨适说,特别是在项目落地和推进过程中,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次到现场办公,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给予企业更为优惠的政策,扶持项目做大做强,在对投资协议的研究和磋商中,经开区多个部门对项目进行了专项评审、研判和论证,仅投资协议就修改了20余次。6月29日,投资协议定稿在经开区第七次主任办公会上审议通过。7月15日,双方正式签署协议。7月底,企业与兴隆综保区签署了厂房租赁合同和物业合同。为了方便企业,经开区、兴隆综保区还为企业提供了两间办公用房作为企业装修期间内过渡使用……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杨适记得清清楚楚。 “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10天,明年年初,项目就能正式达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务实高效的作风令人感动。”说起项目建设,杨适不住地称赞。 项目虽已落位,但服务并未终结。为了加快项目落地的步伐,经开区围绕服务主线,派出专人全程协助企业办理各类手续,在项目审批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确保企业明年年初正式达产。 “该项目是生物科技、生命科学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产业定位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符合经开区五大产业方向。尤其在项目中研发试提取的植物元素中,未来将有机会衍生出众多子项目,从而带动本地人员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谈及未来发展,杨适信心十足。 据他介绍,该项目初期将运用对于葵花盘降尿酸(东莨菪素)和神经酸的提纯技术进行产业孵化,预计3至5年后,产值可达到数十亿元以上。后续将会有上千种产品问世,既可以作为食品膳食补充剂,又可以提纯后升级为生物药品,未来有望形成产业集聚,实现百亿产业规模。( 责任编辑:马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