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长春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长春
  地方资讯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座谈会在长春召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论坛在长
我市划定158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以文化之礼 庆百年韶华
下足绣花功 打造生活垃圾分类长春
长春市实施首例生态环境领域“一案
长春人眼里的公交新变化
长春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
 
  节约行动
废旧电池回收箱进小区
秸秆还田开启保护性耕作高级态
农安畜禽粪污变“宝”记
前进中的长春节约论坛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
2019长春节约论坛召开
生物节能减排新技术发布会召开
长春开展节水宣传进校园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地方名人    
沈兆禔与吉林“诗史”
时间:2020-12-14  来源:长春日报  
  沈兆禔,字均平,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赴京参加乡试,“大挑”获一等。“大挑”为乾隆年间创立的一项制度,凡科考不中的举人,由吏部据其形貌予以挑选,一等录为知县,二等授予教职,每6年举行一次。由于“大挑”是从贡生里择优选拔,所以又称“拔贡”。
  
  “大挑”过后,沈兆禔先是以知县的身份签拨江苏,奔走学务,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开始,在江苏甘泉和东台两县担任县令。虽为两任,时间却都不长,在甘泉不过一年零两个月,在东台仅八个月。任期虽短,政绩却不俗,颇得百姓称誉。后归家闲居。
  
  当时的清王朝,虽然已走向末路,东北边疆更是危机日深,然而诸多慷慨之士身怀家国之忧,纷纷来到东北,各展所长,以图兴边报国。以当时的吉林省为例,省署内多有南方人士。闲居在家的沈兆禔不愿如此荒废时日,亦不时听闻一些南方朋友在北地的消息,知道吉林省由于推行新政而广揽人才。沈兆禔的弟弟沈兆祎当时正在吉林任职,经弟弟联络,沈兆禔于宣统二年(1910年)“春夏之交,浮江渡海,走幽燕,入辽沈,远游肃慎故墟”,辗转来到吉林,在吉林省署兵备处任考功兼执法科二等科员。
  
  1、沈兆禔来吉后,“颇爱此间山水,以为大似江浙风景”,于是利用闲暇时间探究吉林的“天时地利、风土人情,与政治上之源流沿革,发为咏歌,延及数月”,编篡成《吉林纪事诗》。
  
  《吉林纪事诗》共计4卷10类,存诗206首。各卷主题分别为:卷一发祥、巡幸、天文、舆地、岁时;卷二、卷三职官;卷四人物、金石、物产、杂俎。有序7篇,题诗28首。
  
  “发祥”“巡幸”部分记述了白山松水间的悠远历史,“绕电流虹旷代无,浴池天女果吞朱。商家玄鸟周人迹,圣世祯祥先后符。”三仙女天池浴躬,佛库伦误吞朱果有孕,诞下英雄布库里雍顺,之后沿江而下统一各部,终成一代霸业。这里记述的是一段神话传说,同时又是满洲的创世故事。“部居粟末依长白”“扈伦四部漫称雄”……从肃慎、勿吉、粟末、靺鞨、女真,直至满洲,岁月绵延,族群变迁,多少历史都在字里行间上演。
  
  “天文”“舆地”“岁时”部分,则将吉林的历史沿革与城池山川之大千气象一一囊括。吉林城“远迎长白,近绕松花”,天钟其灵,地毓其秀。爱新觉罗家族向来称长白山为发祥圣山,崇祀的香火年年不断。沈兆禔将长白山描述为“虎踞龙蟠争启运,五峰围绕百泉旋”,还提到了长白山的历史,“龙形起伏象非凡,天作高山古不咸。放海至青为泰岳,东来紫气贯秦函”。长白山古称“不咸山”,满语称“果勒敏珊延阿林”。在沈兆禔的笔下,长白山横亘东陲,启泰岱,贯秦函,虎踞龙蟠,气象磅礴。
  
  当时的省城吉林,旧称“船厂”。沈兆禔探源溯流,追踪船厂的历史:“国初设厂傍江沿,曾命章京代造船。败板锈钉穿井得,追思明季督工年。”按照他的记述,清初设船厂,凿井时,曾于江岸掘得大量船板和铁钉,证明远在明代即在此大规模兴工造船。
  
  在《吉林纪事诗》深情的诗句里,也留下了吉林这座城的历史细节。“山映夕阳分五色,水流明月荡重光。门前即是西湖景,船厂天然避暑乡。”今天,这首诗已成为吉林大美风光的文化名片。遥想当年,诗人信步江畔,天地澄净,江水如练,凉爽宜人,诗人由衷发出“门前即是西湖景,船厂天然避暑乡”的赞叹。在此诗后,诗人特意注文说明:“省城南,向不设栅,以江岸为城,山水明秀,大似江浙风景,于消夏为宜。”
  
  在“岁时”类诗中,沈兆禔记录了吉林的乡风民俗,从一元复始的元旦开始,直至阖家欢乐的除夕守岁,绘就了一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吉林风俗画。他笔下的元宵之夜,冰灯成列,花炮如雷,男女联袂踏歌,“鱼龙漫衍夜张灯,雪月交辉淑景增。联袂踏歌归兴好,脱除晦气应休澂”。
  
  诗人写四月二十八日北山庙会:“士女如云北岭趋,药王庙购纸葫芦。不知新旧年年易,觅得金丹一粒无。”注曰:“北山药王庙会,市人以五色纸扎葫芦,大者二三尺,小者不盈寸。士女出游,焚旧者于神前,而购新者以归。”
  
  写“其巧妙诚为不可思议”的吉林冰灯:“玲珑剔透放光明,一片心同彻底清。仙佛镂空谁得似,美人狮象雪雕成。”
  
  写除夕守岁、阖家团聚的场景:“梅花未放雪花飘,守岁重裘貉与貂。儿女团圆同不睡,迎春送腊是今宵。”
  
  ……
  
  《吉林纪事诗》“岁时”类有诗42首,显见诗人是要在此绘制吉林风俗的“诗画图”。而这些图画经过百余年的风雨,仍然以其素朴的质地栩栩如生,清新如昨。
  
  这部书的卷二、卷三均为“职官”,从省署、民政司、交涉司、劝业道,以至府厅州县等方面,记述了署衙及官员的职能,颇有文献价值。其中有诸多诗章为那一时代留下了难得的历史镜头。吉林自清末开辟商埠以来,道路拓宽,兴办邮政,“电报电灯兼电话,扩充西学究声光”,一些海外华侨纷纷来吉投资,开办各种公司,“缔成商会辟商场,多设公司局势张。海外华侨心祖国,投资招股遍南洋”……这些都是当时吉林工商业发展的真实景象。  
  卷四记人物、金石、物产……这是一幅关于吉林风物的画卷。诗人写皇家至宝东珠,“光大圆匀五色珠,媚川应月瑞潜符。有时啄蚌藏鹅嗉,傻鹘冲霄击得无”;写“吉林三宝”之一乌拉草,“革履嫌坚挞草填,细如丝线软如绵。性温若使为衣絮,利用功居吉贝前”;写龙潭山上乾隆亲祭过的“神树”,“干直枝齐九丈高,诏封神木主恩叨。春秋日共龙潭祭,岁旱都能作雨膏”。在此,人参、火玉、金雀花、鸡腿蘑菇等等,都于诗人的诗笔之下历历如绘。任谁看过,都会称这是吉林乃至东北的一幅历史、地理、民俗、风物的诗画卷……
  
  可是,再仔细阅读便会发现,这部《吉林纪事诗》又不光是一幅诗画卷。
  
  2、《吉林纪事诗》前面附有《最新吉林全省舆图》《吉林全省疆域职官简明一览表》,其中甚为精详地标示了吉林全省以及各府厅州县的地名沿革、方位里数、设治年月,还有总督、巡抚之职司和所属府衙之品秩等等。
  
  一部诗集,何以如此?这样编撰,岂非不伦不类?
  
  看过诗人写的“凡例”就会明白,他是立意要为吉林撰写一部“诗史”,“史以纪事,兼以纪言,诗之为道,何莫不然。在昔少陵,曾称诗史,景仰唐贤……”而“山川疆域,非图不明。沿革变通,非表不备。仿诸裴秀,经直纬横,本之史迁,旁行斜上。地理官制,始有所稽。列于简端,以醒眉目”。
  
  位虽卑而心念报国,以二等科员之身而酿行如此佐治之事,这就是沈兆禔编撰《吉林纪事诗》的初衷。杜甫诗有“诗史”之誉,写尽大唐兴衰;魏晋时期的裴秀曾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沈兆禔追比前贤,决意将这部诗集著为“诗史”:“首纪发祥,次纪巡幸……三纪天文,四纪舆地,五纪岁时,附以风俗,定方位,名沿革,识风土也。六纪职官,稽旧章,考新制也。七纪人物,志英贤,存勋旧也。八纪金石,九纪物产,搜古器,征土物也。十纪杂俎,又所以拾遗而补缺也。”在此基础上,附列图表,不仅“以醒眉目”,且利于钩稽研考。
  
  此外,在每一首诗后,作者又详写注文。综览一部《吉林纪事诗》,注文竟达十余万字,大大超过了诗歌的文字数量。作者写吉林舆地:“玄菟句骊北沃沮,挹娄建国接夫余。石砮楛矢周时贡,肃慎先征孔氏书。”诗后注释:“吉林全境虞为息慎,夏商至周为肃慎,一曰稷慎。郝氏懿行谓声转字通,实一国也。《国语》,孔子曰:昔武王克商,肃慎氏贡楛矢砮石,其长尺有咫。汉武帝置玄菟郡,属以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大清发祥之地,乃汉上殷台、西盖马二县地,即今吉林府敦化县一带之地……”写吉林岁时冬季严寒之霜结窗花:“气晕玻璃水作冰,捋须一笑露珠凝。琼楼玉宇银铺地,江冻光含雪月灯。”诗后注文:“吉省自十月起,家家闭户烧炉,火气熏蒸,气晕窗上玻璃,作人物花卉树山川形状,夜深火息,即成厚冰。出门戴风帽,口气冲须髯,凝作冰块,脱帽如珠玑之散。昔人所咏明月照积雪,已为奇绝。吉省则冰雪之中加以电灯照耀,其景象更为内地所无。”写吉林省“投资招股遍南洋”的工商发展,诗后特加注明:“二年四月,江南开南洋劝业会,吉省派员解陈列品计十部六十二类四百七十五种赴会。内人参、貂皮、东珠、乌拉草及珍禽奇兽为土产之特色……”
  
  这些注文,均考之于《开国方略》《御批通鉴》《满洲源流考》《吉林通志》,以及邸抄、官报等诸多典籍资料,耗费了诗人极大的功夫。如此探究考释,当然也是为了给这部“诗史”赋予更加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以显示吉林大地的历史底蕴和千古沧桑。
  
  诗人的一片苦心,来源于慷慨的报国情怀。来吉之后,沈兆禔深感此地“禁地相仍,吟坛不屑”,同时文史书籍较少,“于历代之沿革,民俗之变迁,既无文献足徵,又乏歌谣可採。”他更惊叹这片沃土“珠蚌金貂,珍禽贵兽,野参岩木,山茧江鱼,以及花果谷蔬,昆虫鳞介,水晶火玉,宝石玻璃,金锡银镠,铅铜硝炭,棉丝所织,皮革所缝,柳草所编,树麻所绩,冶工陶工之美,木器漆器之良”,无所不有,无所不美。沈兆禔为之情动于衷而志萌于心,于是“目列十门,都为一集”。注文里,关于移民实边、发展工商、招揽人才也多有建言,希望借诗集酌古准今,有助于政令兴革、维新布宪。
  
  书成后,有吉林巡抚陈昭常、吉林劝业道使曹廷杰、吉林兵备处陈培龙等7人为之作序,又有20余人为之题诗。曹廷杰称其“蔼然有儒者气象”,其诗“于天文、地理、时令、风土、政事、民物暨一切之有关于吉省者,旁搜远绍,萃于一编”,可称“既博且精”,“可以传矣”。陈培龙则称赞道:“是编也,务其质以著其文,举其大不遗其细,且缀以图表,考订精详,可作纪事诗读,亦可作省志读……”兵备处另一同道刘国祯则称:能诗者很多,“或则模山范水,或则弄月吟风,非不俊逸清新,脍炙人口,然而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沈诗则“言体则诗,言事则史”,“俨然(诗经)三百篇之遗音也”。
  
  3、《吉林纪事诗》编成之后,沈兆禔曾慷慨作词抒怀:“渺空烟,鹤飞万里辽天。瞰苍茫,大东风景,何人写入吟笺。牡丹江,松花秀接;长白部,粟末雄环。王气先钟,霸图休问,龙兴人物迈金源。稽土物,金貂珠蚌,林矿共天然。舆图按,岛连库页,岭括兴安。经几番,欧风亚雨,而今方觉时艰。课耕桑,徐收地利,置郡县,遍设民官。锐进新猷,促行宪政,实边长策在防边。举猎火,蒐苗狝狩,讲武忆当年。悲凉调,秋笳遥和,塞外弦翻。”
  
  可是就在这时,沈兆禔接到家中急电,得知妻子病重,立即赶回家乡。然而已经晚了,妻子陶锦裳已病故,女儿文英也于前岁离世,就连他非常喜爱的外孙也在他到家不久后夭折。在《吉林纪事诗》排版付印之际,沈兆禔于江南湘军公所沉痛赋诗,记述心中悲悼之情:“频年投笔事戎轩,邹律谁吹黍谷温。岂有诗名同白傅,拼将幽怨托黄门。鹤归难认江云影,鸿踏空留塞雪痕。万里辽天来复往,实边犹望徙民屯。”诗后注文:“宣统二年春,重作关外之游,于役吉林督练兵备处。次夏得家电,乞假暂旋……骨肉凋零,百感交集,因金陵排印《吉林纪事诗》竣,自题一律寄意……”在《吉林纪事诗》书后,沈兆禔又再次补记:“今夏四月三日,余得家电,惊悉内子病危,请假暂旋。下浣抵宁,则知得电之时,即属断弦之日。多年贫贱夫妇一旦纷飞,未能偕老,不觉悲从中来……”
  
  妻子遽然而逝,女儿和外孙也不幸夭殇,接连痛失3位亲人,沈兆禔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骨肉凋零殇别,自是痛彻肺腑。然而,此时的他仍在诗中念念不忘“实边犹望徙民屯”,充溢心中的报国情怀跃然纸上。
  
  在书后的“补记”中,沈兆禔也记下了《吉林纪事诗》在金陵印刷的缘起:“亲友赴第者慰问之余,知余有是集也,均以先睹为快。行箧内只存油印一部,不敷分赠。两儿请就近排刷,因以此部为底本,将图表暨补咏各诗添入……作为金陵排印本,以公同好。将来都中书成应名为‘北京本’。”于此可知,在此之前,他已经安排筹划在北京印刷,可是回到南京后,众人均想先睹为快,所以在两个儿子的奔走下,就近于金陵印刷。印刷者为金陵聚珍书局。
  
  此后,沈兆禔的情况不见记载。人虽不传,书却存世。20世纪80年代,李澍田先生领衔编纂大型历史文献《长白丛书》,《吉林纪事诗》得录其中。在“前言”里,编者述其事,论其诗,言之切切:“沈兆禔其人其诗不应该被埋没。其人,可堪称赞;其诗,更该流传。究竟是‘人以文传’,还是‘文以人传’,对沈兆禔来说,二者可以得兼。”一部《吉林纪事诗》,“使我们永远地记着他”。
  
  查考沈兆禔在吉时间,来时为宣统二年春夏之交,离去时为宣统三年四月初旬,在吉其实不足一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他作为一个江南人,能在陌生的北国江城写下如此包罗万象的“有韵之志乘”,实在难能可贵。其诗“韵协言顺”,以民间乐见的“竹枝词”形式,多维全域地咏唱一个地域、一座城市的历史、地理、政务和民俗风情,诚为诗坛的一次创新与开拓,足以传诵后世。
  
  今天,《吉林纪事诗》中的许多诗作,已经融入江城吉林的地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中传颂。
  
  晚清时期,一些有识之士怀揣兴边报国之志,来到东北,施展才华抱负,浙江人沈兆禔便是其中一位。他于宣统二年(1910年)来到吉林省城,为后世留下了一部被誉为吉林“诗史”的著作——《吉林纪事诗》。该书共有4卷、10类、206首,全面记录了吉林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后人认为这部书“可作纪事诗读,亦可作省志读”,堪称“吉林有韵之志乘”。  
  

( 责任编辑:新颖 )
榆树市节约网   德惠市节约网   农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