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扶贫专馆里有我们村的黑豆酱油,可以去看看质量咋样,有现货可以先提走一些。”上个月,榆树市天福农业公司负责人高亮多次来到榆树市消费扶贫专馆进行采购,累计购置了弓棚镇弓棚村近3万元的黑豆系列产品。在榆树,像高亮一样通过扶贫专馆收购贫困户农特产品的人并不少见。 去年11月,榆树市建立了消费扶贫专馆,将当地60余种农特产品集中展示,线上通过第一书记代言直播销售,线下与企业合作订单出货,将消费者的“菜篮子”和贫困群众的“钱袋子”连起来,成为消费者、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同时,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和企业参与消费扶贫,让贫困村手中不压货,产品走出去,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原本只是想来看看,逛下来之后感觉店里的各种农产品质量都不错,价格也很实惠,买得停不住手,我打算多买一点儿邮给亲戚朋友。”26日,市民李想走进扶贫专馆,琳琅满目的产品让他目不转睛,大岭镇平菇、五棵树镇干豆腐、永生村红菇娘酒、延和乡大米……扶贫专馆如同育苗花圃,各类扶贫产业在这里多点开花。 从村里到店里,第一书记担任起了“采购员”,将这些农产品与贫困户连接起来。通过入户购买农产品,唠农家嗑、吃农家饭,众多第一书记进一步拉近了与贫困户的感情,了解了贫困户参与的扶贫项目、销售问题等,并提出生产建议,帮忙解决问题。“这都是跟着村子里一起种的蔬菜、养的鹅,我们老两口平时身体不好,书记可没少跟我们操心。”八号镇贫困户秦文国说。 从滞销到回购,从网店到直播,截至目前,榆树消费扶贫专馆成立4个月,共完成1400份订单,与18家企业达成合作,帮助35个贫困村销售农特产品,通过第一书记代言直播销售30余万元产品。 “专馆与贫困村及企业签署协议,根据协议按比例分红,为众多贫困户增添了一份额外收入。”榆树市扶贫开发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春成说,今年我们还要在榆树建立60个自动贩卖的扶贫专柜,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售卖,而且还能宣传贫困村里优质的产品。(本报记者张欣禹 袁达) ( 责任编辑:新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