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这一年的挂职历练,必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回顾在延边州湿地保护发展中心挂职的经历,第18批赴我省博士服务团成员佟守正用这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 佟守正挂职结束后,回到了自己的单位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带领他的研究团队继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相关工作。 “我在读博士期间所学专业为自然地理,专业方向是湿地生态学。20多年的湿地领域工作经历,使我在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领域积累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佟守正笑着说,正是这点吸引了延边州主动申请选派,并将他安排到延边州湿地保护发展中心挂职副主任。 “我是2017年12月来到延边州湿地保护发展中心开始挂职,那时候中心刚刚成立,班子成员和刚组建的管理队伍对湿地认知方面比较欠缺。”佟守正回忆道。 为此,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以及相关资源,邀请国内湿地保护管理方面的知名学者来延边为大家讲授湿地科学特别是湿地保护、恢复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举办3期培训班,使大家对湿地结构功能及保护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在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随后的工作中,我发现了长白山水资源在开发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于是我和在延边州其他县市的博士服务团成员共同起草了‘长白山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项目建议书。”佟守正表示,2020年6月,由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牵头,集合了省内10家科研院所申报的“长白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其安全保障技术研发与应用”被科技部正式立项,项目批复总经费1483万元。 除此之外,佟守正还带领中心干部共同翻阅相关资料和文件,对《延边州湿地保护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提出100多条合理化修改建议,把适合延边州湿地保护发展的意见和思路写进规划里;多次考察延边地区的自然湿地,推动了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 一年的挂职时间,通过传播科学的湿地保护理念、搭建地方与科研院所沟通桥梁,他与同事们谋划了一幅延边湿地保护蓝图。佟守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情挥洒着热情、汗水和智慧,为守护绿水青山、推进吉林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我对政府管理职能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科学研究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如何有效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每一位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湿地科研工作应以实践应用为目标,在实践中创新前行,让绿水青山成为吉林省经济腾飞的载体与依托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佟守正笃定地说。(本报记者 李抑嫱) ( 责任编辑:新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