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长春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长春
  地方资讯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座谈会在长春召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论坛在长
我市划定158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以文化之礼 庆百年韶华
下足绣花功 打造生活垃圾分类长春
长春市实施首例生态环境领域“一案
长春人眼里的公交新变化
长春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
 
  节约行动
废旧电池回收箱进小区
秸秆还田开启保护性耕作高级态
农安畜禽粪污变“宝”记
前进中的长春节约论坛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
2019长春节约论坛召开
生物节能减排新技术发布会召开
长春开展节水宣传进校园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新农村    
千万亩玉米保护性耕作 让黑土地真正肥起来
时间:2021-5-23  来源:长春日报  
  提高耕地质量,改善耕作生态,增加耕种效益……从最初的不足1万亩,发展到2020年的750万亩,今年我市预计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面积1024万亩,这一绿色可持续种植方式的推广应用,打开了黑土地上的健康“密码”。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全市上下持续的强力推进,也是好收成让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有了高度认可。
  
  1、补贴“定心丸”吊起农民“胃口”
  
  “按照今年的补贴政策,合作社经营的土地,每亩将获得上百元补贴。”榆树市增益合作社负责人马占有道出保护性耕作政策补贴的重要性,“除了可以减少投入,合作社还可以通过补贴项目对农民进行引导,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从农机代替人工种地,到农机普及,再到如今将种地的“锄头”交到合作社,除了每年的玉米价格,农民最关心的就是补贴政策。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我市对保护性耕作机具实行优先补贴,优选一批开展该项技术的作业组织和专业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引导保护性耕作形成规模化。
  
  为加快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2011年起,我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予以重点支持,2018年又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已累计投入资金1亿余元,在政策上形成强有力的拉动效应。
  
  今年,榆树市继续大力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推出高留茬免耕播种、部分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三种技术模式的补贴政策,将保护性耕作模式菜单化,补贴政策目录化,引导农民应用此项技术。
  
  “一公顷地化肥少用了200公斤,蓄水保墒、抗倒伏的效果特别好。”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今年增益合作社种植的1000多公顷土地全部实施保护性耕作。种植大户的示范,让农民看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果,“成本减少了,收成增加了,算下来一公顷地增收了四五千元。”马占有说。
  
  2、以点织网“尖子生”带头示范
  
  任何一项重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都需要农民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应该如何突破技术推广初期的瓶颈?在推广保护性耕作中,我市根据农业技术推广规律,以建立示范点和示范区为抓手,重点抓好示范推广。
  
  “用了8年保护性耕作,盐碱地土质改善明显,每公顷增产1500公斤。”13日,农安县巴吉垒镇彦君种植合作社抓准农时,开始了新一轮播种,合作社负责人李彦君说,配合整乡推进,今年合作社种植的1200公顷玉米,90%实施保护性耕作。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农安县累计打造了高标准示范区150个,现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55个,省级农机示范社39个,国家级农机示范社3个……通过这些分布在各乡镇的“尖子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并由整屯整村到整乡推进,重点推广了秸秆全覆盖、秸秆粉碎部分覆盖等7种作业模式。
  
  “过去秸秆还田,农民怕地里盖上一层秸秆不好出苗,现在我们把秸秆归行,种植带和秸秆带区分明显,就不怕秸秆飘到种植区影响出苗了。”李彦君说。今年,农安县积极推广以秸秆覆盖为主要技术路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索形成“搂草归行+免耕播种+药剂防治+深松施肥+机械收获+科学储运”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避免免耕播种和深松作业中拖堆、堵塞和苗期地温低等难题,有效解决了黑土地长期翻耕、秸秆焚烧导致的土壤退化、侵蚀以及衍生的环境问题。
  
  从2016年开始,由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在全市建立了100公顷以上的示范点100个,并在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示范区,利用示范区召集本地农民参观学习。通过抓典型、树标杆、重示范,以点带面,扎实推进了玉米保护性耕作。
  
  3、出动现代农机队“主力军”组团引领
  
  “我市以玉米种植为主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多是在农机大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植面积最大的已达上千公顷,种植方式普遍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采取免耕播种,缩短了播期,减少了耕作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收益明显提高。以农机为主体的种植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促进了流转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从而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保护性耕作技术离不开农机配套。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把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作为重点倾斜对象;落实农机项目,以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作为首选;在信息服务上,为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搭建平台……截至2020年年底,我市农机服务组织已发展到4249个,随着适度规模经营的不断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我市保护性耕作的主力军。在榆树、农安等地还组建了一批以推广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为主的协会和合作社联社,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同时,使其成为我市玉米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之一。
  
  在推广保护性耕作补贴政策的同时,我市还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对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购买免耕播种机和深松追肥机,实行累加补贴,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的购机积极性。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带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作业。目前,我市免耕播种机数量已达到10000余台,并以每年1000余台的速度快速增长。
  
  4、打开技术“大门”传递绿色“诀窍”
  
  日前,为推广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德惠市就玉米秸秆全量还田黑土地保护利用召开了现场会。在复制推广成熟的玉米保护技术模式基础上,还根据当地土壤情况,开发创新了保护性耕作“德惠模式”,即先进行秸秆粉碎、秸秆全量还田整地,使旋耕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再进行镇压,最后进行播种作业。
  
  “这就是秸秆全量还田的效果,避免了土地侵蚀,补充了有机质。”德惠市布海镇常丰农场负责人牟长义扒开厚厚的秸秆,用手触探地表温度。“现在大伙越来越有信心,去年经历了那么大的台风也没减产,足以证明这种技术对土地好,对农民有帮助!”牟长义坚定地说。
  
  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是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点。春耕前,我市各县(市)区相继建立科技专家组和技术推广队伍,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效益年”活动结合起来,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乡(镇)巡回讲座培训,深入重点村屯宣讲,并组织召开保护性耕作、中耕深松追肥技术现场会。长春市农业农村局也组建技术专家组,深入县(市)区进行指导服务,共同解决春耕问题。
  
  “免耕播种一定要播在湿土上,保证出苗。”今年,农安县针对当地旱情较为严重的几个乡镇,指导农机户在免耕播种机上加装扒干土装置,解决了垄面干土层过厚的问题。“经过多年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认可这项种植技术。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展保护性耕作田间管理等技术的指导,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农安县农机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说。
  
  5、10余年探索实践让黑土地“绿”下去
  
  玉米保护性耕作是在传统农业耕作的基础上,实现重大变革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也是保护黑土地的主要措施,更是保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10余年的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在抗旱保墒、节省作业成本、保护黑土地、生态环保、玉米抗倒伏、促进规模经营等方面有着明显效果。
  
  经测算,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土壤不再旋翻、不打垄、不铲不趟,可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秸秆覆盖度达到30%以上,春季土壤含水量将增加2%~5%,可有效减少水分自然蒸发,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机械免耕播种,更是省去了春季和秋季机械整地,减少农机具进地作业次数至少3次以上。
  
  “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大量的秸秆根茬还田,使每年土壤有机质保持增长,可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性耕作不但增产节本,更重要的还具有强大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留茬固土,秸秆留在田间覆盖地表,减轻风蚀、水蚀;深松追肥改变了“一炮轰”,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增强了抗旱和固水能力,避免了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等问题。
  
  

( 责任编辑:新颖 )
榆树市节约网   德惠市节约网   农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