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长春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长春
  地方资讯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座谈会在长春召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论坛在长
我市划定158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以文化之礼 庆百年韶华
下足绣花功 打造生活垃圾分类长春
长春市实施首例生态环境领域“一案
长春人眼里的公交新变化
长春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
 
  节约行动
废旧电池回收箱进小区
秸秆还田开启保护性耕作高级态
农安畜禽粪污变“宝”记
前进中的长春节约论坛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
2019长春节约论坛召开
生物节能减排新技术发布会召开
长春开展节水宣传进校园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休闲娱乐    
我市乡村旅游动能强劲
时间:2021-5-23  来源:长春日报  
  2021年“五一”假期,我市重点监测的10家乡村旅游接待单位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97.48万元。全市乡村旅游呈现供需两旺的良好势头,也带动了乡村三产的加速融合。
  
  “十三五”时期,我市坚持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途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千方百计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截至2020年年末,我市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26个,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全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到200余家,省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到58家,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10家,三星级旅游民宿1家。一些曾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乡村游项目规划先行
  
  《长春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以服务都市、改善生态、增加收入为宗旨,调整和优化城区及周边农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园艺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科普会展农业,打造产业融合型长春市现代都市农业圈。近几年,一批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特色鲜明、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现代乡村游项目应运而生。
  
  总投资80亿元的神鹿峰旅游度假区项目今年自4月开园以来,游客一直络绎不绝,“五一”期间更是异常火爆,五天共接待游客达26.17万人次,带动双阳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总投资3000万元的梅花鹿博物馆项目对外开放,将鹿文化、地域文化、萨满文化等有机融合,提升了“中国鹿城休闲双阳”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总投资2700多万元的奢岭草莓小镇项目完成改造升级,建成草莓销售长廊、标准停车场,绿化美化小镇景观环境,完善了旅游接待功能,带给游客全新的参观体验,更带动了双阳区与长春市主城区的互动。
  
  乡村游延展产业链条
  
  在规划的引领下,我市积极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新业态,加快发展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重点的现代都市农业,形成了圈层布局、示范区引领、点线联动、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局面,涌现出一批休闲农庄、农家乐、采摘园、民俗村等,开辟了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位于城市近郊的九台区马鞍山村,森林覆盖率高达46%,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舍俨然。近年来,“马鞍山山野菜美食节”成了地标式旅游品牌,吸引着长春市民周末涌入体验。小小山野菜,不仅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土特产销售,更延展了山野菜产业链条。据了解,到2020年年末,全村总收入达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5万元,3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后贫困农户年平均收入达到1.1万元。
  
  在双阳区,奢岭草莓小镇项目完成系列改造后带给游客全新的参观体验,更带动了双阳区与长春市主城区的互动。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游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载体,开发乡村游特色产品。除了采摘游等传统业态,研学游、农事体验、农田认养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也层出不穷,靠特色赢得了市场和口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市各地红色旅游景区在“五一”假日期间纷纷推出“红色+”旅游套餐和研学旅行套餐,寓教于游,吸引游客。
  
  全市各地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开通“美丽乡村直通车”、指导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组织、支持扶贫村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休闲景观等形式,为乡村输送经验、项目和客源,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加丰富多彩。
  
  

( 责任编辑:新颖 )
榆树市节约网   德惠市节约网   农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