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风清气爽。金秋时节,走进长岭大地,一幅丰收的多彩画卷扑面而来,鲜活地展现在面前。

年初以来,长岭县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坚持“稳粮、扩经、提质、增效”的原则,抓好玉米优势产区,杂粮杂豆和油料优势产区、棚膜瓜菜产区、“三辣”生产基地、三青山马铃薯种植基地等优势产区建设,扩大棚膜瓜菜和马铃薯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克服了春旱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特别是作物生长中后期,全县雨水、温度和光照正常,作物长势良好。2018年全县总播种面积为33.26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30.66万公顷。预计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可达到350万吨,其中玉米315万吨。

距长岭县城20多公里的新安镇是著名的“三辣之乡”。近年来,新安镇在不断发展“三辣”种植的基础上,又引入了新产业——白根萝卜种植。在乌树台村五社,吉国忱正在树林间晾晒萝卜。据吉国忱介绍,他家今年种了1公顷白萝卜,能晾晒出8000多斤干萝卜条,市场上收购价是2.5元每斤,纯收入可达2万多元。在乌树台村到新安镇的公路沿线,田间林间都可以看见晾晒萝卜条的场面,用铁丝或用尼龙绳横拉在树或木桩中间,将白萝卜分成四瓣或更多挂于其上,慢慢晾干销售。
腰坨子乡因大力发展三樱椒和白萝卜种植而闻名。在该乡六五新村,农民李顺英正在辣椒地忙着,今年他种植了4亩三樱椒和1公顷白萝卜。李顺英说,今年雨水和气候还可以,这两项种植能让他收入4万多元,是种植玉米收入的3—4倍,虽说种植这两样麻烦点、累点,但收入挺好。

在三团乡六十三村农民赵金华家的谷田里,吉松岭合作社的大型农机正在进行收割作业。轰轰的机械声仿佛正在奏响丰收的序曲。赵金华正坐在地头看着农机进行收割,等着谷子收回来。和他聊天时得知,今年他的2公顷土地流转给吉松岭合作社种植谷子,可以收入近3万元,以前这些土地人工收割要近3天,现在机械收割就2—3个小时,不仅人不累了,收入也多了。
近年来,长岭县吉松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以谷子为主的杂粮杂豆种植。合作社大力推广“订单托管”模式,与农民建立合作机制,优先带动贫困户发展有机杂粮种植。
建立“统一”生产管理制度:“统一采购生产物资、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合作期间由公司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管理以及种植技术、机械化服务等,由种植户提供人工及土地,收获后公司按高出市场0.05元的价格回收农作物。使贫困户真正做到零投入、高回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2018年发展“吉松岭绿色有机杂粮示范基地”42000亩,带动1004户贫困户发展有机谷子种植,入驻农户109户,企业带动就业人员198人。

在长岭,像吉松岭合作社这样带动农民增收的合作社还有很多,如兴源、昌冒等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吸纳农民或贫困户入社,带领他们发展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走上致富路。
流连在长岭金色的田野,看到的是美丽的多彩秋景、农民丰收的喜悦,感受更多的是人们对美好富裕生活的向往和过上小康生活的信心。(孟庆民)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