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松原市长山镇明珠园孝庄祖陵旅游区内陈列着满蒙文石碑,它原来座落在长山镇库里屯前,所以大家都叫它“库里碑”。此碑通高5.82米,碑文为满蒙两种文字,经翻译,此碑全称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碑的左侧7行为满文,共182个,右侧8行为古蒙文,共201个字。每种文字第一行皆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尾行皆为“大清国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七日立”。其字迹清晰,刀法纯熟,字体遒劲有力,虽经数百年,内容仍完整无损。它是顺治皇帝为纪念其外祖父母,特别是外祖母为大清后代繁衍生息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就是为孝庄皇后的母亲而立的碑。 忠亲王贤妃是忠亲王寨桑的妻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岳母,清世祖福临的外祖母,约死于清顺治初年。在清初天聪至崇德年间满蒙联姻活动中,表现极为活跃,为科尔沁格格进入皇家做后妃和为其子孙们娶聘皇族公主下嫁到科尔沁起到积极的作用。 努尔哈赤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主动向科尔沁部明安贝勒求婚,请求明安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明安亲自将自己的女儿送往建州与努尔哈赤完婚,从此拉开了满蒙联姻的序幕,不断有科尔沁的格格嫁与满族贵族及子弟。 明安的哥哥莽古斯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也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个儿子皇太极,这就是皇太极做皇帝后的孝端文皇后。莽古斯之子寨桑在金天命十年(1625年)又将其女儿嫁给皇太极,也就是后来生了福临并在清初有着重要影响的孝庄皇后。当时,后金的都城在今辽阳,寨桑的儿子吴克善率领送亲人马从科尔沁草原出发,不远千里送妹妹到辽阳与皇太极成婚。 孝庄的母亲——贤妃在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又将自己的另一个女儿庄妃的姐姐也就是我们在《孝庄秘史》中看到的宸妃,嫁给了皇太极,当时由贤妃率领她的两个儿子吴克善与满珠习礼一同送女儿到盛京与皇太极完婚。 贤妃在崇德三年十二月又率吴克善和满珠习礼等人到盛京,这次是给孙子奇塔特与孝端第三女端靖公主来完婚的。同年,贤妃又请求皇太极将其异母哥哥诸英的女儿再嫁与满珠习礼为续弦,并在崇政殿完婚。 皇太极在位17年,科尔沁蒙古部贤妃与大妃共往返京城10次。每次都得到皇太极的高级礼遇和盛情接待,而且多次都是与联姻有关,或送女来归,或请求婚配,使很多皇室皇族、旗主亲王、贝勒贝子的后妃、福晋来自科尔沁部,而科尔沁蒙古的很多王公贝勒及他们的子孙也成为皇室的额驸,亲上加亲,数辈姻亲,使科尔沁蒙古成为清初皇家最显赫的外戚。自明朝万历年间努尔哈赤第一次与科尔沁通婚开始到清朝康熙年以前的40年间,满清皇室成员与蒙古科尔沁部共联姻57次,其中娶科尔沁女37人,公主下嫁给科尔沁王公贝勒20人。在娶的科尔沁37个女人中,就有2人嫁与努尔哈赤,3人嫁与皇太极,4人嫁与顺治皇帝,直接做了皇后、皇妃。这9个人都是科尔沁左翼的格格,2人是贤妃的女儿,就是皇太极的宸妃、庄妃;2人是贤妃的侄女,顺治皇帝的皇后和妃;还有2人是贤妃的侄孙女,是顺治皇帝后立的孝惠章皇后和淑惠妃,这是贤妃的孙子镇国公绰尔济的两个女儿。 而值得注意的是,顺治十一年五月,既是顺治皇帝追封其外祖父、外祖母寨桑夫妇为忠亲王、忠亲王贤妃的时间,又是聘娶寨桑和贤妃的重孙女的时间。顺治十一年六月份,顺治皇帝同时迎娶孝惠章皇后与淑惠妃,这种安排,也许是顺治皇帝对孝庄的父亲忠亲王寨桑和母亲忠亲王贤妃的最好的思念吧。在清初满族皇室与科尔沁蒙古联姻活动中,孝庄的母亲——贤妃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忠亲王贤妃碑西侧曾经建有一座公主陵。据说是孝庄皇太后的女儿——雅图之墓。雅图是在崇德六年(1641年)正月下嫁给乌克善第三子毕勒塔葛尔的。而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她的丈夫就去世了。忠亲王夫妇成为了雅图远离母亲到塞北的骨肉至亲。民间传说公主来忠亲王及其贤妃碑前痛苦致死而葬在了碑的旁边。( 责任编辑:宣芮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