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于长岭地名的由来说法众多,主要有三: 其一,认为是承袭了渤海国长岭府的名称。据《新唐书》记载,渤海国长岭府曾设在此地,因以县名。但在《增订吉林地理纪要》一书中却否定了这一说法,“渤海的长岭府应在今吉林市西南,而今日的长岭县则在其西北。”“长岭县地处海拔145~270米之间,境内平衍无高山大岭,所以不足为据”。 其二,源于县驻地原来的土名“长岭子屯”。在长岭县,至今还有个地名叫“老长岭子”,在长岭镇南2公里原广太乡境内,因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有蒙古人叫胡长岭的于此地开店,称长岭子店,遂成屯名,后简称长岭子,长岭县名由此而来,此说常见于旧时野老口口相传,但史无实据,不足为信。 其三,取名于长春西北至通榆县纵横一二百里的“长长的沙岭”,当地人称“岗子”。长岭县境东部高,北部低,东南部系高台地,中部系沉积平原,西北部系半固定沙丘,县境内地貌以东起三县堡,西止大兴一线为分水岭,南北横跨松花江与辽河两大流域。 在《东三省政略》一书中专有“纪长岭县设治”一节,其文大略如下:“长春府与所隶农安县之区域,其先皆蒙古郭尔罗斯前旗游牧地也……由长春而北斜行至奉天开通县界,纵横一二百里有长岭焉,亦蒙地之荒芜者也。承平日久,生齿益繁,附近人民以时开垦”,“于是渐成村落,拣派委员经理其地”。因此于光绪三十四年与密山、蒙江、桦甸等府县同时设置。 所以,关于长岭县名的由来,多数人更倾向于第三种说法。1994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吉林省》也选择了这种说法:因位于松辽分水岭上,故名。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