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原标题:以校为家勤俭奉献 陈立辉今年45岁,在长岭县流水镇第一中学从事后勤工作已有五六年的时间。他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顶梁柱”,更是学校里劳动量最大的人。哪个同学的凳子坏了,哪个教室的灯坏了,哪个班级的门关不严了,老师就会告诉同学:“快去找陈主任!”就这样,校园里总是少不了陈立辉高瘦的身影。 陈立辉衣着简朴,生活简单,但他却说自己有个“百宝库”。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只见大大小小各式的工具,规格不一的各种零部件,都整齐有序地存放着。乍看上去,这间主任办公室倒像个修理部。只要学校的备品和设施有所破损,他都及时维修,节约了学校的资金,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陈立辉早年在部队当过电话兵,学习过电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长岭县流水镇第一中学从事后勤工作后,他还考取了电工证,拥有电工上岗的资格。2013年,学校改造了24间教室的电路。2014年秋天,学校又开始改造教师办公室的电路。这次电路改造的工程,从设计电路到安装调试,都是由陈立辉独力完成的。除了办公室的电路改造,陈立辉还负责学校里电器设备的安装、办公室用电设备的维修和实验室用电设施的维护。从低处的下线管安装到高处线路的架设,他都亲力亲为,驾轻就熟。哪怕是电铃不响、灯泡不亮这样的小毛病,他也会亲自修复,确保学校用电的方便和安全。 由于气候的原因,学校里的滴水檐每年都会有所损坏,陈立辉不厌其烦地年年修整。哪面墙泡了水掉了漆,他马上就去补漆。陈立辉的瓦工活做得很漂亮,从墙基维护到甬路铺砖,从抹平办公区的台阶到修整教室屋顶的脊瓦,他都事必躬亲,并且弄得整齐有序。作为总务主任,他不希望看到学校建筑的外观有任何的缺陷。 2000年以来,学校按规定淘汰木制桌椅,全部替换为成套的金属新桌椅。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桌椅难免有所损坏。桌椅有了小毛病,学生们知道陈立辉比较忙,就跑到他的办公室借螺丝刀等工具,想要自己修理。但陈立辉总会说:“你们也修不明白,还是让我去修吧。”就这样,他每周都要修理十多套桌椅,而这仅仅是日常工作量中很少的一部分。因为他会电焊,除了班级的桌椅维修之外,学校的用具维修也由陈立辉一个人负责。 在学校里,陈立辉是个“全能型”的人物,既是电工,又是瓦工,还是焊工。不过,在老师和同学们看来,陈立辉的能耐远远不止如此。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园艺师”。每年春天,他要亲自动手,翻整土地,栽植树木,修剪树枝,移栽花卉,同时带领大家一起为校园绿化作贡献,学校里的一花一草无不灌注着他辛勤劳动的汗水。 在东北寒冷的冬季,农村中学的平房取暖需要燃煤供应。如何合理配置燃煤的使用量,是每年冬天后勤管理的重要问题。陈立辉经过分析,设计了最为实用的方案,即每个班级每周各取两次燃料。他向记者解释了这样安排的原因:“教室里空间有限,不能一次发放太多燃煤,否则大量燃煤堆放在教室里,占用空间不说,还有安全隐患。而且存放过多的燃煤,大家烧起来又没有节制,不利于节约燃料。屋子里烧得太热首先是一种浪费,其次造成了较大的室内外温差,学生下课出去玩容易感冒,对孩子的身体也不好。”他会根据天气状况分配每次发放的燃煤量,天气冷时就多发一点,天气热了就少发一点。为节约燃料,他充分利用学校的破旧木柴,自己把木柴劈成小块,分到各班作为燃料。如此一来,既保证了教室和办公室的温度,又为学校节约了资金。 陈立辉的家离学校只有1公里的距离,寒暑假的时候,他每隔几天就要去学校里看看,才能放心。平时,他每周都要值一次夜班,监督寄宿生。有淘气的学生趁天黑打碎窗户去网吧,他急得跑遍全镇,才把学生找回来。 “勤俭”这两个字总是密不可分的,陈立辉既是流水镇第一中学里最勤劳的人,也是最节俭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流水镇第一中学的育人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多次被评比为“勤工俭学先进校”和“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陈立辉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陈立辉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物尽其用,杜绝浪费。在他的影响下,老师和同学们都悉心爱护学校的公共财产。(记者刘佳宁、实习生陈力歌)( 责任编辑:孙立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