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影片周三首日票房3050万美元,尽管是《侏罗纪世界》系列最差首日票房,但还是高于业内预期,稳稳夺下北美周三单日票房冠军。 加上今年改成周三上映,与传统的周五不同,因为这次会有美国独立日国庆假期,所以周末票房统计周期将长达5天,预测北美首周末5天票房将达1.25亿-1.4亿美元。 可问题是,既然影片的内地口碑没那么糟,甚至得益于导演爱德华斯在怪兽惊悚片上的专业度,让系列回到了“公园”系列老三部的调性上,《侏罗纪世界4》为什么还遭遇了内地票房下滑? 影片最大的惊喜,就是在斯皮尔伯格和《公园》系列编剧双双回归下,又找回了32年前的怪兽惊悚片路线,让影片的恐龙量重新回归《公园》三部曲。 看故事,发生于《侏罗纪世界3》5年后,此时残存的恐龙都退守到赤道附近的热带孤岛,人类被禁止进入,但英根医药公司为了治疗人类心脏病,派出一只精英小队,去提取沧龙、泰坦巨龙、风神翼龙的生物样本。 小队一边要横跨海陆空提取样本,一边海陆空遭遇恐龙全面追杀,沧龙海上团战,风神翼龙悬崖大战,霸王龙游泳大作战,畸王龙基地大逃亡,一波接一波的恐龙追逐战。 电影的故事主线十分简单,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编剧大卫凯普和导演爱德华斯不想讲一个复杂的故事,宁愿将时间留给动作场面和特效。 粗略统计片中先后出现了雷龙、小型翼龙、沧龙、棘龙、小型角龙、迅猛龙、蝠翼迅猛龙、双脊龙、副栉龙、霸王龙、泰坦龙、犀鸟嘴风神翼龙、美颌龙、畸形霸王龙……恐龙爱好者完全被硬控! 还有在《侏罗纪世界》中战斗力不断缩减,连南方巨兽龙都干不过的霸王龙,这次不仅战斗力回归,还学会了游泳,直接对鲁本一家上演了残暴的河流追逐。 当然最绝的还是新一届王者畸王龙,基因工程的畸形产物,说是异形版恐龙也不为过。相比观众越看越亲切的霸王龙老奶奶,全片最大的惊悚场面,也是这家伙贡献的。 毕竟是《公园》三部曲老编剧回归,不仅直接找回了原著小说的部分情节,还实现了斯皮尔伯格在老三部曲中没能实现的霸王龙游泳追击战。 怪兽导演爱德华斯当然非常懂得如何在大银幕上制造“巨物恐惧”,也非常懂得运用海陆空三大主力恐龙,从藏头露尾、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到让观众见到恐龙全貌真容一点一点喂饱观众。 电影序章就够惊艳,畸王龙在红色烟雾中登场,观众只勉强看清了怪兽的轮廓和利爪,但基地工作人员被拖入红色烟雾中的哀嚎,已经强化了畸王龙的压迫感,下一次它再出场,就是结尾。 直到大结局畸王龙再出场,当它从迷雾的朦胧中缓缓露出真容,一张血盆大口直接咬爆了前来救援的直升机,漫天火光的映照中,那若隐若现、缓慢而又残暴地出场,令人倒抽一口凉气。 总的来说,最会写恐龙的编剧和最会拍哥斯拉巨兽的导演联手,帮侏罗纪系列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心跳”,那种恐龙巨兽带给人类前最原始本能的恐惧。 作为以《怪兽》出道,既拍过《哥斯拉》,也拍过《侠盗一号》这种高口碑科幻片的新一代实力派导演,爱德华斯确实是环球重启侏罗纪系列的最好选择。 虽然他也以各种局部暗示、低机位压迫视角等等,拍出了一些很有氛围张力的恐惧名场面。但观众有时像看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有时像在看《金刚骷髅岛》,甚至是《夺宝奇兵》,结局又有点像《异形》+《哥斯拉》。 相比之下,《绿皮书》的主演马赫沙拉·阿里倒是把邓肯演出了几分亮点,可惜角色全片最大高光的自我牺牲,最后又有惊无险回来了,反倒削弱了这个角色的分量。 结果就是有一家四口的戏份,都很容易被观众吐槽,这种硬加入的角色戏份不如删掉,把重点放在恐龙和主角团身上岂不更好。 但至今这个IP经历了32年历程,如今已经推出了7部作品,虽然叫重生,但故事主线却仍然离不开《侏罗纪公园1》的故事框架,就难免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的情绪。 讲到这里,就可以总结一下了:不是《侏罗纪:重生》拍的有多差,而是好莱坞大片,正在丢失在内地市场最后的防线:怪兽科幻片。 而去年内地市场最卖座的好莱坞大片《金刚大战哥斯拉2》,全球票房约5.7亿美元,其中内地贡献约9.56亿元人民币,成为该片海外最大票仓。 排名年度第二的好莱坞大片《异形:夺命舰》全球3.5亿美元。其中北美票房1.053亿美元,中国内地票房为7.86亿元人民币,几乎与该片北美票房相当。 二是这种类型的稀缺性,虽然国产特效大片这几年突飞猛进,《流浪地球》系列已经不输好莱坞。但国产怪兽片,几乎只存在于网大。 影片有大恐龙追人,有家庭亲情,有怀旧场面,还有新恐龙出场,总之是想尽办法变新花样,同时又兼顾老观众,只能说导演辛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