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丛珍,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用她的质朴,善良和孝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的七口之家,她十几年含辛茹苦照顾公公婆婆,无怨无悔,在平凡的生活中,抒写了一曲思想道德建设的和美乐章。 闫丛珍今年49岁,她家现在是七口人,老少四辈儿,可谓四世同堂。她的老婆婆张景兰84岁,老公公刘世旺去年腊月十八去逝了,享年84岁。她的丈夫刘贵阳和她同岁,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结婚了,是开夏利车的,孙子已经两岁了,小儿子19岁,在外面打工,还没成家。

说起她的故事,必须从她老公公刘世旺的病说起。她公公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在他们家里,他是最有文化的人。他们一家人都特别尊敬他,他说的话就像皇帝的圣旨,金口玉牙,说啥是啥。从她结婚到了老刘家的门儿,28年的时间,她没和自己的公婆红过一次脸儿,没和她的公婆顶过一句嘴。那是1992年的腊月初八,也就是16年前的腊月初八,她公公一下子就病倒了,手脚不能动弹,嘴说不出来话,儿女们把他送到县医院,医生说是得了脑血栓,她婆婆一听说是得了这个病,一股急火,两个眼睛什么也看不着了。就这样,他们一方面要护理老爷子住院,另一方面还要照顾老太太。老爷子住了两个多月院以后,病情好转,就决定出院,出院怎么办呢,生活已经完全不能自理了,她家老爷子5个儿子,3个闺女,上谁家去呀,闺女家不能去,农村老人没有上闺女家的习惯,儿子家呢,她丈夫他们哥5个,那哥4个都在城里工作,又都住楼房,上下楼根本不行,就在这个时候,闫丛珍就挺身而出了,她丈夫看她的脸儿,她说:你就别看了,老爷子老太太就接到咱们家吧,谁都有老那天,谁都有双重父母,咱俩都这么些年夫妻了,你的爹妈就是我的爹妈,你的难处也是我的难处,老爷子就我伺候吧!就这样,1993年3月份的一天,她和丈夫把两位老人接到了她们家,从此,她就担负起伺候老人的家庭重任。 从1993年到2007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5000多个匆匆忙忙,5000多个无怨无悔!冬天,她家吃两顿饭,老爷子得吃三顿饭,夏天,她家吃3顿饭,老爷子得吃四顿饭,不管是农忙还是农闲,吃饭的次数不变,吃饭的时间不变,每天早晨起来,她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给老爷子屋烧炉子,第二件事是到附近的豆腐房给老爷子接一壶豆浆,第三件事是要给老爷子烧一壶开水,第四件事是给老爷子做饭,第五件事是给老爷子吃药,第六件事是给老爷子接屎接尿,第七件事是给老爷子收拾个人卫生,第八件事是扶着老爷子到外面走动,第九件事是有时间的时候给老爷子讲几个开心的故事。这开门9件事,她一做就做了15年,15年如一日,15年一贯制,做饭调着样做,说话带着笑脸说,收拾卫生轻拿轻放,招待亲属实在、周到、热情。为了让老爷子在院子里走动方便,她和丈夫把院子用红砖铺的平平的,并在老爷子走动的路线上放了三把椅子,房屋门口放一把,甬路中间放一把,大门口放一把,这样便于他走走歇歇、歇歇走走。老爷子愿意吃饺子,但他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必须是韭菜馅儿,在馅儿里还不行看见韭菜,没办法我就用韭菜白儿给他当馅儿,这样就实现了老人特殊的愿望和要求,老人开心了,做儿媳妇的也就跟着开心了。 有病的人心都娇,她公公是个刚强人,当过老师,又在德惠街里开过小店,是一个又有文化,又懂经济的人,现在一下子卧床不起了,他心里哪能受的了啊,一开始是心烦,到后来就有点心理变态了,看谁都不好,看啥都不对,说啥都不信。一天总是发脾气,总是在骂人,不论青红皂白,不论谁理谁非,孩子也不对,大人也不对,对他好也不说好,对他不好又不可能,所以他们一家人他就是皇上他二大爷,谁也不敢惹。他要骂谁就骂谁,骂就骂个够,他要打谁就打谁,打也要打个够,他什么时候骂乐了,打乐了,他们才敢走开。 在老人的病床前,闫丛珍是一个无微不至的护士,在七口之家的生活中,她还是一个主要劳动力。他们家一共种了5垧地,有水田有旱田,水田要插秧打药浇水,旱田要间苗除草施肥,还养了10多头育肥猪,多的时候大小有40多头。她丈夫的腿还不好,做了两次大手术,吃力的农活他一点也干不了,孩子又忙着在外面挣钱,平时还好一些,一到了春种秋收的大忙季节,她又要把老人伺候高兴,又要到田里忙着干活,家里外头两头忙,两头都要出力,两头都要章程,两头都要时间和精力,最后怎么样?她累的不行了,落下了胃疼的毛病,一直到现在还没好。她的脾气也不好,也有生气的时候,但是为了一个孝字,她把泪水换成了笑容,委屈换成了快乐,把爱心换成了孝心! 好心惊动天和地。她的大儿媳妇黎新今年24岁了,她看见婆婆实在是太苦太累了,主动提出要为她承担一点孝敬老人的义务,她那么干净利索的一个人,又给老爷公公洗头,又给剪指甲,又给洗被褥,她对婆婆说:妈,我多干一次,你就少干一次,你对我爷爷这么好,我也应该为你做一点事了。 15年前,她才34岁,一个30多岁的女人正是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可她这15年,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是在艰苦奋斗中度过的,她没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没有自己可以放松的场所,但是她并不觉得委屈,她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她的孝行在家庭中树立了最好的形象,孩子疼爱她,丈夫体贴她,在屯子里,有人羡慕她,有人赞美她。 闫丛珍老公公去逝以后,还要继续照顾好婆婆,但时间上比以前宽松多了,现在每天安顿好老太太,已经能抽出空儿去扭大秧歌了。她说:要通过扭大秧歌,扭出一个健康的身体,扭出一个开朗的心情,扭出一个甜美的生活。 和谐社会孝为先,孝心连着你我他,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子孝家兴旺,家和万事兴,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用她平时的行动,践证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孝是老祖宗留下的根,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