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身有残疾,立志从医,发奋读书考入中医药大学;从医二十年,待患如亲,赢得患者好口碑;爱岗敬业,医术精湛,赢得荣誉无限。他就是德惠市中医院心病科主任赵立爽。
身残志坚志做医生
今年43岁的赵立爽出生在德惠市夏家店街道靠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三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病好后便落下了腿脚不便以及轻度口吃的毛病。残酷的命运并没有将他击倒,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正是因为这种自身的不便,从他记事起便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希望可以救治更多和自己一样的患者。身体的不便使他在求学过程中比别人付出的更多,1992年赵立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中医药大学,成为当年村里惟一的大学本科生。
1997年赵立爽大学毕业,那时候医学本科毕业生非常抢手,而赵立爽选择回到家乡的德惠市中医院工作,这一工作就是20年。从一名普通的医生成为心病科主任,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医生成为患者都愿意找的医术精湛的医生。
医院为家待患如亲
二十年如一日,赵立爽以医院为家。心病科一共有5名医生,要负责本疗区的工作,包括门诊、出诊、急诊以及值夜班等工作,疗区的患者经常能达到60多人,且多为老年患者和残疾军人。赵医生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悉心为病人诊治。长时间工作和加班在赵医生眼中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赵医生老实忠厚,不善言辞,但是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对待患者更是犹如亲人。”内科疗区护士长刘艳说,和赵立爽搭档多年,他的敬业精神令人尊重。
让刘艳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的一个冬日:那天下午,民政部门把一名蓬头垢面的流浪汉送到内科疗区,流浪汉身患多种疾病,身体十分虚弱。当脱下流浪汉破旧的棉衣时,站在赵医生旁的刘艳大吃一惊,流浪汉身上的虱子密密麻麻,但赵立爽丝毫没有嫌弃,悉心为他诊治。当晚医生查房,赵立爽发现流浪汉跌倒在地上。赵立爽使出全身力气把病人抱到了床上,而此时,他的额头满是汗水,身上爬上了许多虱子。刘艳说,那一刻她被赵医生深深地感动了,瘦弱的身躯显得格外的伟岸。
为人谦恭医术精湛
“赵医生和我是十多年的老相识了,这些年我这身体多亏了赵医生,不管是我有什么不舒服还是家属有什么不舒服,只要给赵医生打个电话,他都会耐心为你解答,就算是下班了也是随叫随到。”78岁的患者仲崇范是一等伤残军人,患有高血压和脑供血不足,作为赵立爽的老患者,他如是评价说。
赵立爽常说:“做医生,没有到什么时候不能做了,除非是身体顶不住了,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我就会尽自己的一份力,多为社会做点儿贡献。”在平时的工作中,赵立爽不满足现有技术水平,有意识地探索一些新的诊疗方法和医疗模式,主动承担科室及单位相关研究课题,配合各个科室的相关工作。他多次到省属医院进修,学习了大量临床诊疗、手术技术。
在赵立爽的带领下,德惠市中医院心病科在2013年被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心病科省级重点专科”。赵医生个人也多次被德惠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党委评为“先进工作者”,并被省中医药学会聘为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自2014年8月起担任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 责任编辑:吴海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