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5-7 来源:新文化报 作者:郭家豪 |

大桥虽已残破不堪,但仍很壮观 记者施忠威/摄
德惠市松花江镇松花江村的后口子屯,约有百十户人家。一座弃用的铁路大桥在后口子屯东横跨在松花江上。它就是原大清帝国东省铁路的松花江大桥,现已是百余岁的高龄了。 虽然弃用但仍显壮观 3月15日,在松花江村村主任的带领下,东亚记者来到后口子屯,在后口子屯,与这座百年大桥同龄的还有一些房屋建筑。一些俄式建筑和日式建筑随处可见。 在后口子屯的松花江畔,东亚记者见到了这座百岁大桥。这座弃用的大桥,虽然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但仍然很壮观。大桥全长近千米,桥面上钢轨全部拆除了。为了防止保留下来的钢椼架被人为破坏,大桥南北两端与岸边路基相连的一段梁架被拆掉了。松花江大桥分为甲乙线,这座弃用的大桥为甲线,乙线现在仍在使用。 2003年8月,德惠境内京哈铁路上行下行两线均依乙线而行,这座有百余年历史的松花江大铁桥也退役了。到2006年,达家沟至新陈山段铁路轨被完全拆除,路基被开垦植树。也许出于战备考虑,或是由于拆除成本过高,百余岁高龄的松花江甲线大桥保留下来。 一座大桥记录百年历史 据了解,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1896年6月3日),沙俄同清廷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后来也称“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的权利。同年八月一日(9月8日),由清朝驻俄德公使与华俄道胜银行签订了《建造经理东省铁路合同》,规定大清帝国“现定建造铁路,与俄之赤塔城及南乌苏里河之铁路两面相接。”该铁路当时称大清帝国东省铁路,简称为“东省铁路”。 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1899年12月),南部支线铺轨至松花江右岸(习惯称北岸)。两三个月后,由松花江左岸边至张家湾(今德惠市区)段的路轨铺设完成。这样,南部支线伸入到长春府怀惠乡和沐德乡辖境。 松花江是东省铁路南部支线要跨过的较大河流,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四日(1901年4月22日)跨江大桥开始施工,十二月初六日(1902年1月15日)竣工。此即为这座大铁桥的诞生。 日俄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很多历史事迹曾在这座大桥上留下痕迹。 多次修复现成为观光景点 在大桥建成后,这里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自日俄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相继开始后,这座大桥经过多次破坏和修复。 在1948年秋冬辽沈战役激战之际,由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通过大桥开往前线的军列达631列,它为我军夺取辽沈战役和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中长铁路承担着东北交通大动脉的重任,松花江大桥上南来北往的列车川流不息。 如今,在松花江大桥桥下,停着多支游船。当地村民告诉东亚记者,每到天气暖和的时候,这里常常会迎来很多中外游客。这些游客,不仅是想品味下松花江的开江鱼,也想看看这座百年大桥,体味一下百年的历史。这座大桥,俨然成了当地一个观光的景点。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