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通知》(吉政发〔2016〕23号)以及《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源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辽府发〔2016〕22号)精神,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重拳治理雾霾,进一步改善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2020年年底前,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2016-2020年各年份,城市空气质量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到达283天、288天、292天、292天、292天以上,重污染天数分别不多于13天、10天、7天、4天、4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达到55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49微克/立方米、46微克/立方米。 二、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加快调整能源结构。 1.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按照燃烧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规划要求,限制煤炭消费总量,逐年减少煤炭使用量,逐步降低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到2018年年底前,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65%以下。(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济局、县统计局) 2.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广风电、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质、地源热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以实施“气化东丰”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储气库、城市管网、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CNC/LNG)场站建设。2020年年底前,力争实现县城天然气输气管道覆盖率达到70%。我县城际管网与天然气主干网实现贯通,天然气气化率达到60%的规划目标。(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城管局) 3.保障清洁煤炭供应。加强清洁煤供应体系建设,提高煤炭洗选比例,保证清洁煤炭供应。建立清洁煤炭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储存、配送、使用等环节实行动态监管。按照“集中粉碎、定点成型、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的方式布设型煤加工销售网点,切实减轻城市城乡结合部原煤散烧污染。2018年年底前,建成覆盖城市建成区的清洁煤供应体系。(责任单位:县经济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4.加快劣质煤炭退出市场。定期开展煤炭质量专项检查行动,对商品煤质量进行抽查,取缔劣质散煤经营摊点,对运煤车辆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查处劣质煤的销售和使用。2018年年底前,全县范围内禁止不符合《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的劣质煤炭销售及使用,确保劣质煤炭全部退出市场。(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城管局) (二)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1.加大落后和过剩产能淘汰力度。严格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有关要求,制定限期淘汰计划,全面清理城市建成区内的钢铁、铁合金、水泥、化工等工业企业,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规模小的工业企业,按期予以关停淘汰。(责任单位:县经济局) 2.推动企业“退城入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推动企业通过搬迁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制定城市建成区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水泥等大气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计划并明确完成时限,实施“退城入园”。2020年年底前,完成城市建成区内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改造。(责任单位:县经济局) 3.加强工业企业烟气达标改造。对辖区内工业企业烟气达标排放情况进行排查,建立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限期达标改造,对逾期不能达标排放的,实施停产治理,实施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三)加强煤烟型污染治理。 1.实施燃煤小锅炉撤并改造。建设大型集中供热锅炉房,提高城市热网覆盖率,全部淘汰热网覆盖范围内现有分散式燃煤锅炉。加快推进燃煤小锅炉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步伐。2019年年底前,完成城市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任务。(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财政局) 2.实施燃煤供热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启动燃煤供热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2018年年底前完成改造任务。(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四)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治理。 1.严格建筑扬尘治理。严格实施建筑施工标准化管理,全面实现施工场地围挡、工地物料全覆盖、施工现场路面全硬化、进出车辆全总冲洗、密目网全包围、渣土运输车辆全封闭。建立施工工地扬尘管控“黑名单”制度,加强城区建筑施工场所监管,对不达标的施工场所一律停工整顿,对列入“黑名单”的建设单位取消施工资格。鼓励和支持施工单位委托第三方治理,积极探索施工抑尘保证金制度。(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管局) 2.严格道路扬尘管控。建立城市建成区主要街路保洁清单,实行道路清洁包保责任制,对主要街路全部实施机械化吸扫洒水作业。开挖道路应分段封闭施工,减少道路开挖面积,及时修复破损路面,缩短裸露时间,有效防止扬尘污染。2020年年底前,实现县城主要街路机械化吸扫洒水作业率达到90%。(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 3.严格裸露地面扬尘管控。推进城区道路两侧、单位及居住区绿化硬化建设,加快公园绿地、广场绿地、休闲绿地建设,加强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和硬化面积。加强城市周边区域生态修复,对城市周边各类矿区进行生态治理,恢复植被、防风固沙,降低土壤扬尘。2020年年底前,我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裸露地面。(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 (五)加快机动车治理。 1.强制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制定“黄标车”限行、禁行实施方案,在城市中区、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实行严格的“黄标车”限行、禁行措施。强化道路交通执法,研究制定提前报废经济补贴鼓励政策,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2018年年底前,基本淘汰全县范围内的“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经济局) 2.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加快机动车环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2016年年底前,与市局完成环检联网,建成机动车环保监管平台,并实现国家、省市三级联网。强化机动车尾气检测,全县机动车环检率达到95%以上。2018年年底前,城市建成区主要道路全面实施机动车尾气道路检测,严禁未经环保检验和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公安局) 3.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2016年至2019年,我县公共服务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的比重分别达到20%、25%、30%和35%.在公共交通及服务领域实施新能源汽车改造,对运行时间长、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公交车、出租车及环卫、物流、公安巡逻等公共服务车辆实施油改气、油改电,鼓励和支持私家车“双燃料”改造。(责任单位:县经济局、县交通局) 4.加快推进油品升级。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步伐,加强对油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成品油的行为,全面保障油品质量。2018年起,全面供应符合国V标准的车用汽、柴油。(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经济局) (六)加快农业污染治理。 1.强化秸秆禁烧监管。建立县政府负总责、乡镇政府具体实施、村屯责任到人的秸秆禁烧责任制。在秸秆露天焚烧高发时段,组织开展“秸秆禁烧月”活动,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督管理,实现全面严控。(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环保局) 2.建立专业化收储运网络。突出国道、高速公路两侧、铁路沿线、机场、城市周边等重点区域,制定秸秆机收捡拾打捆作业计划,建立以秸秆机收拾秸秆机收捡打捆全覆盖。(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3.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从秸秆饮料化、肥料化、工业化、能源化和基料化及“收、储、运”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入手,推进秸秆多途径、多层次利用,落实鼓励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2020年年底前,全县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85%。(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发改局) (七)加强社会生活污染治理。 1.推进“禁燃区”和“无烟区”建设。划定并逐步扩大城市建成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一,加强“禁燃区”内大气污染源监管。2018年年底前,我县“禁燃区”面积不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50%。鼓励以社区为单位,创建“无烟区”,严查露天烧烤、焚烧垃圾、烧纸祭祀、燃放烟花爆竹“明火冒烟”行为。(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城管局) 2.加强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加大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力度,组织“万户净烟”行动,使用燃烧、木材等易产生烟尘污染的炉灶主改用清洁燃料,餐饮服务场所要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2020年年底前,县城区内全面完成餐饮服务场所油烟治理任务。(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城管局) (八)加大监管力度。 排污单位是落实污染防治各项措施的责任主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履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要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执行污染排放标准,遵守排放总量指标,按规定排放污染物,并依法按时足额缴纳排污费,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排污单位要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技术、设备,使用低耗高交效的污染物防治设施,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排污单位要按规定安装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并保障正常运行,加强企业自行监测人员的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如实向社会公开其排放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问题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经济局) (九)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 建立乡镇、社区工作责任体系,健全完善基层环保机构,建立社区、村屯生态环境监督员队伍,实施网格化监管,明确监督检查责任,加强对大气污染源日常排污情况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十)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 1.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实际,对现行预案的启动条件和应急响应措施进行修订完善,制订高标准预警应急响应措施。(责任单位:县应急办、县环保局) 2.提高重污染天气预警报能力。强化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建立日常会商、应急会商和信息通报机制,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提升预警预报准确度,及时预警不得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气象局) 3.严格落实应急管控措施。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根据我县特点明确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具体措施,在重污染天气发生时,采取工业企业停产限产、机动车限行禁行、建筑工地停止施工、主要街道洒水抑尘等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污染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责任单位:县应急办、县环保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联防联控。 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行联合会商、联合响应、联合治理、联合执法,形成大气污染联合防控合力。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实施重点突破,形成重拳治理雾霾的工作合力,确保取得标志性工作成果。 (二)加大资金投入。 县政府把清洁空气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有效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向大气污染防治适当倾斜。要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推进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拓展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融资和租赁业务。 (三)完善政策扶持。 各乡镇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探索建立供热企业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替代、电采暖供热、秸秆机收捡拾打捆、“黄标车”淘汰、重污染天气公交车免费乘车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煤炭等资源税从价计征管理,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四)严格监督管理。 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每月公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实时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制度,对污染物排放浓度高于排放限值或排放量高于总量指标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强化属地管理,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对接,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加快培育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立守信企业联合激励、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探索推广环境保护“领跑者”、环境信用评价、环境责任保险、环境损害赔偿等管理制度,将排污单位环境守信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在政策扶持以及企业信用等级方面予以鼓励或惩戒。加强舆论宣传,树立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案例,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五)强化激励约束。 本计划落实情况将作为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督查工作的重点,定期对各相关部门进行督查,向社会公开发布督查结果,并通报组织人事部门。对未完成年度指标和未落实重点任务的行业部门,将公开约谈主要负责人;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责任编辑:王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