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东辽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东辽

  地方资讯
东辽县部分种植合作社 开展水稻育
省体育局领导到东辽县调研
东辽县召开疫情防控暨疫苗接种工作
东辽县城乡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东辽县就业局启动“就业援助月”活
东辽县政数局加大“吉祥码”推广使
白泉镇万兴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入户宣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新型农民助力
 
  节约行动
东辽县实验中学开展“拒绝舌尖上的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李晓群做客吉林旅游广播电台
让节水方法走进千家万户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东辽县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东辽启动节约模范县创建活动
白泉卫生院开展反浪费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省内法规    
《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发布
时间:2019-1-21  来源:人民网  

  15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为《规划》)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于强对《规划》进行了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钟东回答记者提问。

  15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新闻发布会。

  据悉,该《规划》除前言外,分总论、空间布局、重点任务、支撑保障四个板块,共12章、45节,1个指标专栏和8个行动专栏。

  第一板块为总论。重点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科学研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吉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型、产业兴旺型、美丽宜居型、文化兴盛型、“三治”结合型、共建共富型乡村蓬勃兴起;

  到2050年,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

  第二板块为空间布局。贯彻把握吉林省中东西“三大板块”战略、“一主六双”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的部署,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合理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村庄建设等方面作出安排。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国土空间、产业发展、人口聚集等方面的布局要求。

  第三板块为重点任务。“产业兴旺”方面,提出巩固提升现代粮食生产水平、做优做强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等任务;优化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创新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任务;提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创业就业发展、加快县域经济振兴发展等任务。“生态宜居”方面,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保护修复乡村生态等任务。“乡风文明”方面,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基因、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等任务。“治理有效”方面,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夯实基层政权等任务。“生活富裕”方面,提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创新农民持续增收路径、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任务。

  第四版块为支撑保障。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加大金融投入力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任务。从坚持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规划实施的推进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的法制保障、强化梯次推进和典型引领、宣传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抓实跟踪评估考核等方面对保障规划实施作出具体要求。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于强对《规划》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于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经过多年的努力,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规划》客观顺应并准确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立足吉林、谋划吉林、服务吉林。在未来,吉林省将细化实化规划落地实施举措,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进展。



( 责任编辑:马妍 )
辽源市节约网   东风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