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让“智慧”一词悄然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智慧安保、智慧消防、智慧教育、智慧养老,各种与“智慧”相傍的高科技产品相继推出,令人眼花缭乱、心驰神往。
2月15日,东辽县康洁智慧环卫有限公司一间普通会议室内,超大LED显示屏处于房间最显眼位置。在两台笔记本电脑的操控下,实施着对全县环卫保洁地点、人员、工作现状的实时监控、调度。这就是东辽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项目下的智慧环卫管理平台。该平台依托物联网技术,对所有环卫作业、管理用车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终端,为所有管理人员全部配备了具有GPS定位、群组呼叫等功能的对讲机,通过对环卫工人和环卫设备的实时监控,及时分配任务,提高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沟通效率。
东辽县总人口35万人,仅按照人均日产垃圾0.6千克测算,全县各乡(镇)及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每天近200吨。
2017年,东辽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将农村环境与县城环境纳入“一个盘子”,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他们吸收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与康洁环卫公司签订了垃圾托管合同,采用“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一竿子到底的新型治理模式,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回收利用同步进行,形成公司托管、乡(镇)监管、村级直管的管理格局。
项目推进过程中,康洁环卫公司与全县13个乡(镇)完成对接,培训上岗管理员95人、保洁员1260人,购置36台垃圾清运车、13台洒水车、14100个垃圾桶分发到各个村组。按照每30人配备一个垃圾桶的比例合理布置。家庭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由村民自己装入塑料袋,投放至垃圾桶内;保洁员将道路清扫垃圾及村庄周边垃圾收集到桶内;清运队伍则将桶内垃圾装入压缩清运车,运往天楹垃圾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整个流程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同时,通过智慧环卫系统,对车辆、垃圾桶和一线作业人员等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信息化考核。
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城乡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但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肯定。2017年8月,全省新农村建设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培训班学员到东辽县辽河源镇公平村,就东辽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情况进行实地参观学习。2018年5月,黑龙江省住建厅调研组来到东辽县金州乡,就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村室内厕所改造工作进行调研。2018年3月,《吉林农村报》以《东辽模式:垃圾分类治理,城乡环卫一体》为题,报道了东辽县该项目的成功运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更是利用大篇幅对东辽县的这一做法进行了报道和点评。
据业内人士分析,环卫一体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作业方式一体化、垃圾分类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此种方式正符合当前环卫服务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发展趋势。而智慧环卫在项目运营中形成监控收集——分析——处理——统计——预测——规划的管理模式,实时掌握环卫管理信息,深度挖掘环卫大数据,用客观数据支撑管理决策,形成预警式工作,同时对环卫服务所涉及到的人、物、事构建全时段、全方位、前后台无缝对接、精准高效的服务系统,这些都为项目实现环卫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成功“试水”,标志着东辽县已经开启了环卫保洁智能化模式。 ( 责任编辑:马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