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东辽县金洲乡早在远古石器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在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 据《盛京旧志沿革》记载:西安县(东辽县)在唐、尧、虞、舜(简称唐虞)夏商时期为息慎化境,周朝时为肃慎化境,后属夫余国。汉、晋南北朝时期为高丽北境。《东北历代疆域史》:“当时高局骊县在东辽河赫尔苏驿附近”。在汉武帝以前就分布在今东辽河南北。当包括今辽源市(东辽)地域。东汉时,原在鸭绿江上游的琉璃王类利所建立的高句丽,其势力已扩大到今东辽、东丰两县一带,金洲乡正是这个范围内,新华村老百姓将金代出土墓葬称之为高丽墓,不能不说是受历史变迁的缘由。三国时,高句丽的势力扩至东辽河上游一带以后,辽源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属于高句丽势力范围。魏文帝在高句丽范围之内,设立郡县予以辖制。 唐太宗灭高句丽后,此地为渤海国所辖,辽代为东京道长岭府境,金代为恤品路境,元代为咸平府境,明初为三万为地,明末为扈伦叶赫部。努尔哈赤灭叶赫部后,占领叶赫龙首山城后,毁城移叶赫人迁往其它地方编入八旗。从此,这里长达二百多年没有人烟。清初,此地属《盛京围场》。东辽境内有九个半围。金洲归勒赫哈达围(满语)译成汉语为《杏子山围场》东辽文史资料第二集称之为汉意即为四甲山。 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东北大门被日本帝国主义炮舰撬开,清廷出于移民时边动机,决定开禁围荒,大规模招垦,将海龙厅提升为海龙府,新设东平(东丰)、西丰、西安(东辽)、柳河四县。金洲归属东辽县,1958年4月设置,原先曾归安石公社。( 责任编辑:张先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