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民日报》4月6日在“文教周刊”上发表一篇记者文稿,题为《中国龙已有八千岁》,其中谈到:龙起辽河、龙聚中原、远播珠江直至香江。居住东辽河源头的人们读后非常激动,龙与辽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辽河与辽源有着抒不完的情怀。 文中述到:“从考古发现的龙的形象来看,距今8000年前的辽宁查海遗址出土的近20米长的花岗岩石块堆塑巨龙,是目前考古界公认最早的龙。辽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关于龙的起源,经历了长期研究和考证,考古学家终于取得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起源于约八千年前的辽河流域。” 查阅资料看到有关于东辽河的传说:“远古时曾有一地龙,慕求源头如画的风景,陡然从地下钻出,现身之处成一隧洞,直通东海。一泓清泉喷涌而出,不唯天气旱涝,四季流淌不息,被百姓奉为神龙甘涎,又称龙泉水。从此,当地物阜民丰,百姓安乐。盛夏某日,当地一财主之小妾,为解酷暑于龙泉水中沐浴,又不顾羞耻在泉中便溺。地龙极为恼怒,施展神通,速淹没荡妇;遂返东海洗涤污垢,并暴涨三昼夜洪水,洪水流泻之径,即形成今日之东辽河。”传说总归传说,无论哪个版本的传说,东辽河、西辽河都与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东辽河是辽河东侧一大支流,发源于辽源市东辽县小葱顶子山,流经辽源、梨树、公主岭、内蒙古三江口、双辽等市、县,于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与西辽河汇合,在盘锦市以豪迈之势奔入渤海。东辽河在吉林省境内河段长372公里。东辽河因历史朝代更迭而几易其名。汉称苏河;三国至隋称杨柳河;明称艾河;清称赫尔苏河;民国后称东辽河。东辽河源头,俗称辽河掌,位于长白山系吉林哈达岭支脉萨哈岭,即东辽县辽河源镇福安村境内。东辽河,由辽河掌、渭津河、拉津河、兴隆河、乌龙河、二道河、梨树河、杨木河等多条河流汇聚而成。辽河源头有一杨木水库,距辽源市区14公里,距长春80公里,是全市最大水库。全库区水面10平方公里,周边长25公里,两岸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 更有趣的是,东辽河离开辽源直奔四平的二龙湖,这又是龙的象征。二龙湖水库是东辽河上下游的分水岭,控制流域面积3676平方公里,占东辽河全流域面积11450平方公里的32.1%,是东辽河流域吉林省管最大人工库湖,属灌溉、养鱼、发电、城市供水多功能库湖。此外水库的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防洪,承担着为下游河道防洪关闸错峰的任务。 《人民日报》文中说:“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华夏第一龙展览》在香港中文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展览,双方还将在内地和香港出土的龙形器举办一系列文化讲座的研讨会。通过这个展览我们不但得以了解中国龙的起源及发展,更令人兴奋地知道龙文化在商代时已经影响到香江流域,辐射到几乎整个东亚地区。考古学家认为,从龙文化的地理分布也可以大概知道当时中国龙的版图。” 龙起辽河,龙聚中原,龙文化远播珠江直至香江。作为东辽河源头的辽源人感到了辽河的伟大,她渊源流长历史厚重,辽河的历史给予辽源人更多的骄傲。我们应当不断发掘辽河历史,打造东辽河的龙文化,拓展城市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张先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