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盘的丸子、扣肉、肘子,还有剩下大半条的鱼都被服务员倒进了垃圾桶。”80后市民王曼最近两年迎来了同学和同事结婚的“高峰期”,“几乎隔一两周就要参加一场婚礼,形式大同小异,基本是去把仪式看完,简单吃两口就走了。但是每场婚宴浪费的食物实在是让人看着心疼。”王曼感慨。

近日,记者对我市多家酒店进行了调查,发现餐桌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婚宴成为餐饮浪费的“重灾区”。王曼遇到的情况,在现在的大多数婚宴中几乎都被重复上演着。
“好面子”+“最低消费”
“一般情况下,桌上的菜至少被浪费掉一半。”据一位负责婚宴的酒店服务员透露,饭店对这些剩菜剩饭的处理方法就是全倒进泔水桶中。“有时候会有人选择打包,说是回家喂宠物,但是大多数情况,桌上的人互不认识,都不好意思打包。”这位服务员说。 刚参加完好友婚礼的云女士说,除了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几乎没有参加喜宴的年轻客人会在吃完后要求打包的。“怎么好意思打包?大家都是吃完就离开了,再说现在条件也好了,打包回去也不爱吃,即便很多菜没动,总感觉是剩下的,所以没人打包。”云女士说。 一名经常负责预订婚宴业务的酒店工作人员说,像这类的酒席,主办者一般为了面子、排场,会安排足够量的饭菜,“宁可剩下也不能刚刚够吃”。 “会餐、婚宴上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根源都是因为操办者好面子、讲档次,生怕招待不周。”一位市民坦言。 “孩子结婚请的都是亲朋好友,人家送了礼金,饭菜要是不丰盛还不得被人笑话啊?”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近两年同学、朋友的孩子结婚的很多,要是自家酒席质量差了,得多丢面子。”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和张先生持相同观点的占9成。 “虽然知道剩菜扔了太浪费,但参加别人的宴席怎么好意思吃完了还带着走啊,也太没面子了。”市民张芳说。 而市民李淑芳则表示考虑到卫生问题,自己选择不打包,“参加婚宴时经常和陌生人坐一桌吃饭,来回走动的人也多,感觉不卫生,即使菜一口没动也不会打包。” 采访中记者发现,其实除了好面子等原因外,各大酒店推出的婚宴最低消费套餐也是造成浪费的原因之一。“一些餐饮企业为应对同行竞争,抢占婚宴市场这个‘大蛋糕’,采取各种举措加大促销力度吸引消费者,使得婚宴的规格水涨船高,档次不断提升,有的餐饮企业为此还加大了菜量,这也造成了浪费。”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如何改变婚宴铺张浪费之风 王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举办婚宴的人,总是抱着一种来宾吃不饱自己没面子的心理,实际上,相比对新人的祝福而言,饭菜只是一个点缀,既精又少其实最符合婚宴的菜品要求。” “应从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着手。”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韩成福表示,改变婚宴浪费现象不仅仅能为举办婚礼家庭省钱,而且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市民刘致华建议,应继续加大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舆论宣传力度,引起市民共鸣,自觉参与到活动中。“也可尝试建立节俭用餐的激励机制,比如消费者点菜吃完或对剩菜打包的,酒店可赠予优惠券等。”刘致华说。 采访中不少市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提倡使用公筷,打消顾客在卫生方面的担忧,以提高剩菜的打包率;尝试建立餐饮节俭消费提醒制度,各餐饮企业在酒店内或者包间醒目位置张贴标语;简化婚宴用餐形式,可采取自助餐等方式;订餐先定量,服务员可综合人数、性别等情况给出合理建议等等。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