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东辽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东辽

  地方资讯
东辽县部分种植合作社 开展水稻育
省体育局领导到东辽县调研
东辽县召开疫情防控暨疫苗接种工作
东辽县城乡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东辽县就业局启动“就业援助月”活
东辽县政数局加大“吉祥码”推广使
白泉镇万兴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入户宣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新型农民助力
 
  节约行动
东辽县实验中学开展“拒绝舌尖上的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李晓群做客吉林旅游广播电台
让节水方法走进千家万户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东辽县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东辽启动节约模范县创建活动
白泉卫生院开展反浪费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趣闻传说    
感情与艺术结合的东辽葫芦画
时间:2016-3-9  来源:第一星座网  

  中国人对葫芦一直抱有深厚的感情,在西游记和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里更是拿葫芦做成自己的武器,可见中国人对葫芦的喜爱言溢于表。而民间也有个小镇更是把对葫芦的喜爱发挥到了极致!
  
  吉林省西南有个东辽县建安镇,这儿是长白山山脉西行与吉林西部平原连接的地方,地势平坦,黑土肥沃,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葫芦生长。走进这个小镇,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家家房前屋后都种植着葫芦。镇上有一个叫赵文秀的人,他虽然靠务农为生,却喜欢在自家种的葫芦上画个吉祥图案、山水人物之类的,经常吸引得过往行人驻足观赏,人送绰号“葫芦赵”。
  
  “葫芦赵”的手艺是祖传的,最开始,这葫芦不是用来作为装饰,而是用来点灯,他家与葫芦结缘的故事颇具戏剧性。
  
  清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赵文秀的曾祖父赵长君领着家人逃荒到东辽的夹信子屯。那时,这一带遍地矿井,地下出煤,朝廷的“官窑”和民办的“私窑”都在招人。赵长君年轻力壮,就到一处叫“三皇姑矿坑”的“背匠”(专门从井底往上背煤)队里去挣钱养家糊口。
  
  从前下井背煤,没有“矿灯”,每人发一个用泥做的灯,叫“灯虎子”(像今天的地瓜模样),里边装二两豆油,在“虎耳”处有两个“捻”,点燃后,矿工用嘴叼着。肩上是一个扁形的大柳筐。筐上有两个硬爪,每人肩上垫两个小枕头,让筐上的爪紧紧抠在上面,人要腾出手和脚,爬着往外背。每人每天最少得背4趟,一年下来,不少人因为叼“灯虎子”,牙床都磨秃了。
  
  赵长君也不例外。为了叼这“灯虎子”,一年磨掉两颗门牙。牙床天天红肿。
  
  那时,东辽这一带山富水好气候新,家家都种着葫芦。有一天,赵长君从三皇姑矿坑回来,路过一家院子,突然发现院子里的葫芦架下结着一片小葫芦,样子很像他手里的“灯虎子”!
  
  他想,如果用这小葫芦做成“灯虎子”,那就轻多了,矿工伙计们叼着也不至于费劲,甚至磨坏牙。
  
  心灵手巧的赵长君向人要了几个小葫芦,一宿没睡,依葫芦画瓢,用小葫芦做了一个“灯虎子”,放“捻”的地方用泥巴裹上,以免烧坏漏油。第二天他一进矿坑,工友们就发现了,纷纷向他讨教葫芦“灯虎子”的做法。赵长君也是个热心的人,就一一教大家。
  
  这事儿让“坑头”(负责此井的把头)知道了,就命他做葫芦“灯虎子”。从此这一带的矿工们再也不用泥做的“灯虎子”了。大伙送给他一个外号“葫芦赵”。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辽源市节约网   东风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