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东辽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东辽

  地方资讯
东辽县部分种植合作社 开展水稻育
省体育局领导到东辽县调研
东辽县召开疫情防控暨疫苗接种工作
东辽县城乡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东辽县就业局启动“就业援助月”活
东辽县政数局加大“吉祥码”推广使
白泉镇万兴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入户宣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新型农民助力
 
  节约行动
东辽县实验中学开展“拒绝舌尖上的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李晓群做客吉林旅游广播电台
让节水方法走进千家万户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东辽县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东辽启动节约模范县创建活动
白泉卫生院开展反浪费活动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名胜佳景    
金州现代(生态)农业园
时间:2016-3-25  来源:辽源市人民政府  

  “金州现代(生态)农业园”之——金州旅游业已成为东辽新名片

  金州鴜鹭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俗文化,翻开鴜鹭湖地域历史,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汉、朝鲜族等都有曾在这里集居生活。满族风俗、蒙古族风情、朝鲜族风情、工艺、建筑形式等在这里交相珲映各具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鴜鹭湖民俗文化景观。为了把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金州人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在传承中求发展。将手中的土地“放权”。发展旅游业按照生态乡村游、四季农家乐的开发思路,结合绿色餐桌、幸福家庭行动计划的开展,旅游产业逐步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方向发展。形成了以鴜鹭湖湿地公园、鴜鹭湖水利风景区、红叶岭森林公园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区;以关东作坊,八铺炕民俗大院、鴜鹭湖渔村、鴜鹭湖家庭农场、特色蒙古包构成的民俗风情区;以蒙古顶山、三道沟古墓等为代表的历史景观区。被省旅游景区质量登记评审委员会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被省旅游局评审为“吉林省乡村旅游3A级管理单位”和“2014年度优秀旅游镇村”。鴜鹭湖花海是金州生态农业园今年向游人展示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按照景观农业的特点,今年首次尝试种植草本花卉3000亩,其中耕地2000亩,林下1000亩,分别位于金州乡福善一组、四组、德志四组、六组。种植草本花卉,一方面改善调整种植结构,突出了生态农业,另一方面形成景观农业,与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双重效益突出明显。7月22日花海试营业以来,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00人以上。日营业额2万元。年初公司与沈阳农大种子经销公司签署收购花籽合同,预计可产各种花籽10万公斤,平均每亩产值2000元。8月下旬根据花的品种陆续采收花籽,经过晾晒、筛选后,沈阳农大进行回收。为了将3000余亩的“鴜鹭花海”打造成辽源地区新的旅游名片,市旅游局还专门组织了鴜鹭湖花海开园推介活动,邀请省内外30余家旅行社进行商务洽谈,同时邀请省内20余家媒体对鴜鹭湖花海进行了深度报道。花海开园当日接待游客突破2万人次。目前,花海日均接待游客千人以上,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业和周边农副业等旅游产品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增长。
  
  鴜鹭湖花海项目的实施得到了省、市县的高度重视,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花海可以延长产业链条,是今后一个时期金洲产业项目的一个重要举措,第一是育种,第二是旅游,第三是提取高档色素,正在跟北京一家公司洽谈,省林业厅汇同相关机构做进一步调查,正在准备申报东北面积最大的生态花海。
  
  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把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发展集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我县与金州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共同发展的目标。我县开展农业旅游产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依托县域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促进了旅游和农业相融合,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实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建立,延伸了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了优势产业的特色,我县在文化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使县域农业生产环境、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实现了旅游产业和农业发展的双赢。
  
  在东辽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迅速发展的金州旅游业正在提升我县知名度、扩大就业率、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辽源市节约网   东风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