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本情况】大石头镇位于敦化市区东25公里,位于东经128°19′37″~北纬43°4′56″~43°33′12″。地处敦化市东部,东与安图县亮兵镇接壤,南与安图县新合乡相连,西与贤儒镇、大桥乡毗邻、北与沙河沿镇交界。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0千米,总面积1398.6平方千米,镇区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72人。镇辖金融、黎明、南林、西林、东林、星火、中心和铁北8个居民委员会,榆树、太平、东升、红星、民胜、民强、新立、长青、河北、东昌、永乐、长胜、明星、三道、哈尔巴岭、回族、增益、永青、二河、三河2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70个居民小组、197个村民小组。驻镇有大石头林业局、敖东药业集团鹿场等州属企业。2012年全镇总户数21098户,总人口61173人。其中,农村总户数4422户,农业人口15800人;镇区人口45373人,占全镇总人口的76%。全镇有耕地面积19173公顷,草原面积3680公顷,水域面积761公顷,可养殖面积585公顷;林地面积12458.8公顷,森林覆盖率89.5%,活立木蓄积量47.54万立方米。有玄武岩、钼、泥炭、煤等矿产资源,其中玄武岩储量7200万立方米。长春至图们铁路、图们至乌兰浩特公路(302国道)贯穿镇内10余公里,长春—吉林—珲春高速公路在大石头镇设有进出口,贯穿大石头镇新立村、民胜村、增谊村、友谊村、哈尔巴岭村的吉林至珲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中。 【党建工作】大石头镇曾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百家示范乡镇工会、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中国北方地板生产重镇、吉林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吉林省法律援助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全镇共有48基层党组织,党员1478名。镇党委把学习时间活动作为党建“一号工程”来抓,围绕“全力推进经济建设,打造北方地板名镇”这一主题,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结合本镇特色设计活动载体。同时,镇党委抓住我镇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这一难得机遇,依托优势,科学谋划,推出“四轮驱动”战略,即“建设木制品工业园区,打造地板名镇;建设生态养殖园区,打造畜牧大镇;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区,打造特色经济强镇,同时抓紧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 【区域经济】2012年,全镇区域总产值实现33742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268909万元,农业总收入实现26185万元元,第三产业实现40676万元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821元,镇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707万元。全镇有劳动力33929人。其中,城镇24183人,农村9746人;从事农业5720人,工业4818人,建筑业120人,交通运输285人,信息软件159人,批发零售943人,其它行业627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911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797公顷,(玉米播种面积8066公顷,大豆播种面积10681公顷,马铃薯50公顷),葵花籽24公顷,甜菜8公顷,药材6公顷,蔬菜269公顷,青稞9公顷。农业总收入2.6亿元。年末黄牛存栏5753头,累计出栏2850头;奶牛存栏178头;生猪存栏11335头,累计出栏13540头,羊存栏6284只,累计出栏3110只;家禽存栏33万只,累计出栏28.6万只;马存栏831头,累计出栏454头;鹿存栏87只;养蜂903箱;鹅存栏0.10万只,累计出栏0.30万只;牧业总产值实现5354万元。林业收入380万元,渔业620万元,服务业收入4560万元。 【项目建设】2012年域内个体经营登记户数1855户,业务收入152645万元。现有工业企业390家,规模民营企业达11家,民营企业24家,小企业355家,新上企业15家,年实现业务收入158594万元;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个。规模化养殖牧业小区3个实现经济收入163587万元。为加快镇区工业的迅速发展,大石头镇党委、政府为企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一是为各企业协调贷款1300万元;二是为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实施“村企联建”,促进新农村建设与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镇党委把争取项目放在主要位置,积极争取无偿资金54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敦化市亿友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中心市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 【特色乡镇创建】大石头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主导地位不动摇,倾全力打造实木地板镇建设,实现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镇现有木制品加工企业130户,年实现增加值8.2亿元。全镇发展食用菌2000万袋,实现利润2600万元,甜玉米种植面积400公顷,实现效益480万元,甜菜种植200公顷,实现效益300万元。 【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大石头镇积极贯彻落实敦化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实施“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重点项目为引擎,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镇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8万元,其中,投资833万元,新建15.6公里农村水泥路,铺设32.5公里砂石路;投资80万元,完成西小河护堤加固工程1.5公里;投资20万,修补302国道镇区段部分路面;投资453万元,新建3500延长米水泥板围栏,3.5万延长米铁艺围栏;投资121万元,完成15100延长米排水边沟铺设工程;投资242万元,新建19600平方米硬铺盖休闲广场;投资25万元,新建垃圾处理场12处,增设垃圾车辆36辆、垃圾箱114个,年清理垃圾5550立方米;投资23万元,栽树2.1万棵、栽花8.7万株、新增绿地4400平方米;投资32万元,安装路灯40盏;投资24万元,新建卫生厕所300座;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通过改建、扩建、翻建等方式,完成了全镇农村118户泥草房改造工程,发放泥草房改造款301万元。投资133万元,新建、维修村支部1824平方米。2012年末镇区拥有30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1座,主变压器2台。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25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5%,供电可靠率98.5%。2012年末镇区供热管道总长度23千米,供热面积3000平方千米,供热用户3560户,供热普及率96%。2012年末镇区广场3座,广场面积200.6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9公顷,绿化覆盖率56%,人均绿地1平方米。在巩固好农村环境整治成果的同时,着力实施好“省级示范村”和10个“土地重大项目村”建设,以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二河村、三河村为样板村;新立村、永青村为亮点村,结合各村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部署,全镇各村配齐保洁员50名,垃圾箱300个,清扫工具50套及垃圾处理厂20处。定期对保洁员进行培训,建立奖惩机制。按月对村屯进行检查评比验收,对不合格的村进行了通报批评,农村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 【社会事业】文化艺术2012年末,有文化艺术团体8个;文化馆(站)2个,公共图书馆(室)11个,藏书26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4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夕阳红老年协会、老年秧歌队等,其中夕阳红老年协会有会员12人,演职人员7人,年演出6场,观众达10000人次。 教育2012年末,有幼儿园(所)1所,在园幼儿600人,专任教师100人;小学3所,在校生2260人,专任教师1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6%;初中1所,在校生1400人,专任教师1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100%,毕业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98%;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00人,专任教师60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1所,主要学校有农民文化学校,其中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7人,年培训6500人次。不断改善教育环境,争取上级资853万元,维修中心幼儿园6300平方米,新建宿舍楼3650平方米。加大财政补助,首批购置12辆中小学标准化校车启动运营,2777名中小学生吃上免费营养餐。 科技2012年末,拥有各类科技人才0.1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0.07万人,经营管理人才0.02万人,技能人才0.01万人,农村实用人才0.05万人。 医疗卫生2012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7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18张,专业卫生人员12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8人。2012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4万人次,住院手术122台次,出院病人2.3万人次。重点医院有大石头镇中心卫生院,其中病床40张,专业卫生人员75人。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2.3/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0%,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4.7岁,其中男性72.6岁,女性77.2岁;孕产妇死亡率0/10万。 体育2012年,有体育场地17处。37.5%的城市社区和7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7%。 广播电视2012年末,广播综合覆盖率100%,黑龙江、辽宁、安徽、浙江、江苏等68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5763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12年,大石头镇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多渠道进行信访排查化解工作,随时关注问题的发展变化;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基本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及时化解矛盾,确保了一方平安。2012年,解决各类上访案件50件,司法调解110件,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成功率达到98%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公安、交警等部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作用,打处案件240件,破案率达到80%,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强化安全生产、防火、防汛、防疫、应急管理等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重大事故发生。 【社会保障】2012年,大石头镇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积极帮扶失学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对失去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290名群众全部办理低保,民政部门发放临时救济资金45余万元,救济人数达3000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87户,人数1345人,支出201.91万元,比上年减少3.5%,年人均1400元,比上年增长1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1人,支出15.25万元,比上年减少1%;农村医疗救助23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45人次,共支出9.4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临时救济1300人次,支出26万元,比上年增长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0836万人,参保率100%。镇内高有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所,入住退伍老兵14名和孤寡老人121名。 【人民生活】201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821元。全镇居民各类存款余额9.03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人均储蓄14763元;各项贷款余额1.34亿元,比上年增加15%。居民住砖瓦房率达95%,人均居住面积17平方米,镇内街道居民有4357户住上楼房。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2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00门,固定电话用户0.8万户,比上年增加6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62%;移动电话用户48938万户,比上年增加235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79%,宽带接入用户0.38万户,比上年增加2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9650万元。镇内街道居民有93%吃上自来水,有20个村用上自来水。全面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发放22项补贴资金1500万元。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