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碧水青山传承千秋 ——白山市矿泉水产业保护发展写真 |
在苍莽起伏的大山深处,一处处品质优良、清冽甘甜的天然矿泉汩汩奔涌;在辽阔无垠的绿色林海之中,一座座整洁优美的现代化水厂格外耀眼;在大自然的褶皱和缝隙里,电子探头和常态化专人值守构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成为白山人保护矿泉资源的生动写照…… “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青山”——这是在矿泉水大开发中白山干部群众叫响的口号,也是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坚守的原则。 实施史上最严生态保护政策打出矿泉水资源保护“组合拳” 白山市境内有鸭绿江、松花江、浑江3大水系,人均水资源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7倍。独特的火山地貌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130多处天然优质矿泉,现有矿泉水商品量2.9亿吨。经权威鉴定,长白山矿泉水水质优良,可与阿尔卑斯山、北高加索山等世界级著名矿泉水水源地媲美,具有极大的商业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重在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白山市树立科学理念,认真制定《天然矿泉水产业发展规划》,确立“打水牌、兴水业、发水财、建水都”的发展思路,着力建设国际矿泉名城,加大对矿泉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监管,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打出了矿泉水资源保护的“组合拳”。 ——建立矿泉水国家级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2001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在靖宇县建立了全国唯一一家以保护天然矿泉水资源及其生成环境为总目标的长白山天然矿泉水靖宇水源保护区,实行最严格的准入制度,严禁任何污染企业生产经营。经过多年打拼,呵护东北绿色屏障的保护区已经跻身为国家级保护区行列。 ——编制完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并通过《水源保护区管理条例》,使水源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步入规范化、专业化、法制化轨道。 ——实施最严格的天然林保护政策,保护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区内严禁砍伐盗伐林木,居民生活用柴改用“二劈材”。三岔子林业局7个林场,全部实行零采伐,砍树人变为植树人。 ——实施企业、村庄整装搬迁,最大限度减轻人为因素干扰,把绿色和宁静还给大山。处于核心区的靖宇二参场和丁小山村实现或已开始整体搬迁。 ——建立现代化的远程监测系统,聘请专兼职监督员,对重点矿泉水源地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保护。 科学谋划精心布局向科学技术要效益 6月25日10时50分,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鸣响,首批销往哈萨克斯坦的专列从白山市火车站缓缓启动,这是“恒大冰泉”与28个国家签约、实现“一处水源供全球”跨出的第一步,也是白山市“打水牌”的决胜一棋。 白山市委、市政府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几年前就成立矿泉水产业推进组,吸引专家入场,引进人才把脉,对达到商业开发标准的矿泉水水源地一一建立档案,对日涌出量和可商业开采量一一列出数据,对有意登陆开发的企业团队一一核查资质,严格实行“三限”原则,即限定企业规模、数量和天然矿泉水开采量,形成规模化产业,保证矿泉水可持续开发利用。 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白山发挥世界级黄金水源富集地的金牌优势,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成功引进了娃哈哈、农夫山泉、康师傅、广州恒大、天津天士力、山东福爱、未来趋势、泰国正大等知名企业。如今,走进白山市就走进了高端矿泉水企业集聚地:投资11.47亿元的恒大冰泉二期矿泉水项目即将投产,项目达产可实现产值28.6亿元;白山娃哈哈二期矿泉水饮品项目占地面积2.32万平方米,年产30万吨的矿泉水厂拔地而起;农夫山泉、康师傅、泉阳泉等一批提质扩能项目正在建设…… 入驻白山开发矿泉水资源的企业,对水的重视和爱惜也情有独钟,可圈可点。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水就是命运、水就是财富、水就是成败。 农夫山泉捷足先登,现已成为白山矿泉水产业的标志性企业。为了保护和节约用水,他们不惜投入重金,开发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实现1吨水产生2吨水的效益,无形中就节约了1吨水。按照年产100万吨矿泉水产品的数量计算,节约下的优质矿泉水资源就是一组可观的数字,就是浓浓的绿茵,就是淡淡的花香,就是叮咚的泉鸣。 天士力公司不甘人后,向矿泉水深度开发要特色、要品牌、要市场。面对如林对手,他们另辟蹊径,开发能够促进人体营养吸收、消除体内毒素、改变酸性体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小分子团水。先进的生产工艺使矿泉水资源得到“拆分”和升级,产品的保质期延长到两年。 为矿泉安上“千里眼”“心电图”建立全天候立体式保护监督体系 在改善软硬件、提升服务的同时,白山市拿出宝贵资金,运用各种手段用于矿泉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投资近千万元的现代化矿泉水水源地远程监控平台,为矿泉水水源地安上了“电子眼”,挂上了“心电图”,是全国绝无仅有的第一套全天候野外资源监测系统。 在控制室大屏幕前,通过16个远程摄像探头,可以清晰观测到白浆泉、青龙泉、天士力泉等矿泉水源地周边情况,先进的设备可以将各处矿泉水温、流量、环境等数据第一时间传输到控制中心,实现了监管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对水源情况了如指掌。2007年至今,该系统已经累计产生数据几十万条,为未来的长白山矿泉水研究积累了科学、翔实的数据。 一次,值班员通过远程系统发现一辆运材车在靖白公路上行驶。值班员果断报警,派出所迅速排查,督察队立即行动。经过调查,原来是一家外地国营林业局的运材车途经这里。一场虚惊,却检验了远程系统的观测能力和值班员的责任心。 保护区管理局派出所坚持长年对保护区开展巡护,确保区内自然资源不受破坏。为了实现矿泉水水源地监测保护全覆盖,保护区在各村屯聘请了义务监督员,通过“技防”加“人防”,实时将突发事件反馈到保护区管理局,做到立体监管。 濛江乡营林村村民潘世国当了20多年村干部,家距飞龙泉不远,在村里很有威望。2007年,潘世国被聘为义务监督员,老潘悉心把守通往水源地的“咽喉要道”,认真保护好保护区的一草一木。在老潘家门口的大柳树下,记者与他和几位村民坐在小板凳上唠起家常。“7年多了,我隔三差五就在这附近转悠,没发现一起破坏水源地的事情。碰着可疑人员和车辆,我会赶紧向管理部门报告。”老潘多次被评为优秀监督员,家里的红色奖状摆在最显眼的地方。 都说故土难离,当我们和5年前搬出丁小山的村民张桂财聊天时,他说的却是另一番话:保护矿泉水是全县、全市的事儿,也是关系子孙后代的事儿,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全,我们也不能只想着自个儿。昔日的村落如今已是绿色的林海。一株株冷杉、一排排白杨、一处处甘泉,延续着生命的绿色,守护着山里的寂静和清凉。“每年还是要回老屯子看看,给故去的老人上上坟,也看看新栽的落叶松、云杉、红松长成啥样了。”张桂财饱含深情地说。 有着广大群众的鼎力支持,白山市的“矿泉水牌”一定会越打越精彩。( 责任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