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抚松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抚松
  地方资讯
抚松县新屯子镇:召开2021年“
抚松县北岗镇:召开新冠疫苗接种工
抚松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组
抚松县新屯子镇:疫情防控“三个一
抚松县中医院 :发挥中医药优势
抚松县抚松镇:打响秋季秸秆禁烧攻
抚松县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
抚松县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节约行动
​*抚松县生态环境局开
节约网座谈“浪费之风必须狠刹”纪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坚持节约再出征
节约网与“厕所革命”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长春市启动2018年城市节水宣传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地方名人    
抚松县第十四任知事张元俊
时间:2016-1-19  来源:城市晚报  作者:于建青

  原标题:1927—1938《抚松县志》里的张元俊

  抚松县地处东北边陲,因清朝对长白山二百余年的封禁,直到1910年1月才建县城,时称“双甸县”。同年8月改为抚松县。
  
  更名缘于当时多发匪患,匪徒攻城破镇之事时有发生。仅民国十年(1921年)匪乱盗案就达三百余起。据《抚松县志》记载,在张元俊出任抚松县知事的前十多年间,县城曾遭遇两次大的匪患,境况惨不忍睹。
  
  其中一次发生在1914年7月24日,匪首刘大个子率匪徒200余人,于天微明之际自东山分三股直扑县城,其一奔县署,县知事汤信臣在大堂上指挥御敌,但终因防备不及殉职,尸首被匪徒钉挂在板杖上示众,一同殉难的还有多位县署要员。此时县城火光冲天,哭喊一片,惨象令人惊骇。
  
  这场劫难令县署和百姓损失惨重,县衙里大量文书档案被焚毁,商户店铺被洗劫一空,又绑去人票40余人,后由商民筹措大洋三千余元方才将人票赎回。
  
  第二次发生在1926年12月18日,张元俊到任的前一年。匪首占九洲、铁雷等率匪徒300余人突入县城,警卫所长刘德麟奋起反抗,被当场抓捕。县知事高文璐吓得躲藏到民户家才幸免于难(此人后被免职)。匪徒在县城里烧杀掠抢,涂炭百姓,直到次日晚十二点才离城而去。行前又绑走人票34人,过县城西江时竟残杀3人。
  
  在这一背景下,张元俊可谓临危受命。1927年1月,张元俊被下派到抚松县,任第十四任知事。随即将双甸县改为抚松县,取安民抚正之意。
  
  张元俊字杰三,山东文登县人,后迁至辽宁宽甸,于奉天(沈阳)两级师范学堂毕业,历任宽甸教育公所所长、奉天省议会议员、奉天警务处参事、东边道剿匪指挥等职。
  
  当时的抚松县还笼罩在一片劫后余生的恐怖中,家家关门闭户,人人自危。当务之急便是消除匪患,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张元俊实地踏访各处城防设施,查找以往匪徒破城的疏漏,先是着力维修加固旧有城堤,掘壕修筑土城,并在土城之上遍栽柳树为栅,是为“柳城”。
  
  筑城之事后被他记入《建修砺山门记》里。其述“增修各险隘已不下四十余处……增修炮楼坐镇其上,楼高四丈,长四丈,宽三丈……以此往砺山屏藩,作全城之保障……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概。”
  
  另一项城防工程便是修筑边楼和炮台,在《重修镇边楼记》中有详实记述。县城东山原有一座镇边楼,为其前任由升堂知事所建,但已历经十余载风雨剥蚀,“势将倾圮”。张元俊再做筹划,将城关炮楼修筑完整,使其居高临下,成为“全城第一保障”。另外又在城西临濛江(靖宇)县之间修筑了镇江楼,是为“抚松县炮台之冠”。
  
  防守的同时,还积极组织警甲官兵出城剿匪,“有斩获盗匪者受上赏”。三年时间里共剿毙土匪200余名,缴获枪支120多支,仅在剿匪中牺牲的甲士就达200多位,为祭奠这些英烈,1928年11月,张元俊在城南建了一座“昭忠祠”,每年亲率幕僚前往祭奠,并题写对联,以示尊崇。
  
  自1927年至1938年,在任十一年,张元俊政绩斐然,除治匪患,还在兴修水利、鼓励垦荒、督办教育等方面大有作为,深受百姓拥戴。
  
  但张公的才情却留在了一部珍贵的《抚松县志》里。2014年初去抚松县采访时,通过原史志办主任孙晨旭的帮助,方在县资料馆里一睹这部老县志的真容。
  
  张元俊在任期间主修了第一部完整的《抚松县志》,将县域的人文地理、历史沿革、治所构设、名人要事、民风民俗等均以详实的笔墨记录下来,刻印存档,留与后人。
  
  透过这部志书,既可尽观抚松全貌,又可知晓张公在任一方所做的诸多功绩。
  
  张元俊天资聪颖,从小饱读诗书,是个博学之人,诗词歌赋无不精猎。公务之余,又撰写了许多诗词美文。诸如《重修抚松城池添设炮台记》、《镇边楼记》,《抚松县武庙记》、《修建松花江坝记》、《白山天池记》等,尽现其渊博的诗书才情。
  
  在为《抚松十景》撰写的赞美诗词里,更加显示出他神思朗策,因而世称通儒。
  
  “抚松十景”可谓通揽抚松全境风貌。分别为柳城春晓、笔架寻秋、东山晨钟、西江晚渡、莲池泛月、仙洞生云、长堤垂钓、白山积雪、香水环带、镇边远眺。每一景又分别赋诗一首,辞章溢彩,堪称奇绝之笔。
  
  民国十九年(1930年)十月,张元俊率一支38人的队伍从漫江出发,对长白山、天池进行了视察。从22日到30日共计8天时间,一行徒步行走600多华里,餐风露宿,历尽艰险。从苇沙河、桦皮河、锦江、趟子窝棚、阴阳地、梯子河、天桥、张趟子窝棚、汤地、馒头山、西坡口、悬雪崖,一直到长白山山巅主峰,共用了三天时间。
  
  当众人一起从悬雪崖下到天池边时,途中更为艰难,是一个个拽着绳索下去的。他们时而跌扑雪中,时而像打爬犁坡似的顺坡倾滑,最后终于到了天池边上。
  
  可想而知,此时的张元俊会是怎样的心情,兴奋、震撼、敬畏,抑或还是一点惶恐,但这些均不足道,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终于见到了天池真容,这是值得铭记的时刻。于是有人用相机从东北西三面拍摄照片一幅,又绘制略图一幅,并在天池西岸石上题字留记。有人说题的字是“静茹省蓝”,也有人说是“瑶池绛拂”,但都随日月泯失了。
  
  如今,我们只能从《白山天池记》中觅得他们当时的屐痕了。“白山之巅有潭,深不可测,曰天池。去县治三百里,盘郁抚松、安图、长白三县之间,为我国东北第一高山巨泊……池周约四十里,略呈斜方形如城,四间峰俊仰不可视,并各有坡口如门,俗称天池四门。北门流水为安图二道白河之源。”
  
  据《抚松文史资料》记载,从1932年夏日本人占领东北后,抚松县长就成了傀儡,此时张元俊身边又多了三名日本人为代理参事官、副参事官。到1938年,日本人彻底将其削职为民。
  
  先是回到老家宽甸,后到沈阳,据说在沈河区正义里17号开了一个“福安旅馆”。平日亲自写店簿,为客人端饭倒水,态度和蔼可亲,说话办事平易近人,南来北往的客人都愿意来福安旅馆住宿。
  
  这个旅馆一直开到解放以后。1961年5月2日,张元俊在沈阳病逝,享年77岁。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白山节约网   临江市节约网   靖宇县节约网   长白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浪费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吉林省低碳经济网   青年节约网   儿童节约网   孩子网   节约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