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扶余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扶余

  地方资讯
扶余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优化法
扶余市全力营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扶余市召开秸秆禁烧工作紧急部署会
扶余市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扶余市第一书记代言产品旗舰店揭牌
松原扶余市举行吉林三井子杂粮杂豆
扶余市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高质量发
【解放思想再深入 全面振兴新突破
 
  节约行动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中国有必要设立“减少浪费日”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长春市启动2018年城市节水宣传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扶余:推广节能取暖新方式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历史记忆    
落日故人情
时间:2016-2-3    
  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多年了,家乡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渐渐模糊了,但家乡人却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尤其是我的亲人们。
  一、我的父亲
  喜欢看朱自清的《背影》,也喜欢听崔京浩的《父亲》,无论是看还是听,我都会泪流满面。一生中我最感激的人是父亲;一生中我最尊敬的人还是父亲。父亲不但给了我生命,也教给我怎样做人,怎样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含辛茹苦地养活我们兄弟姐妹七人。那时,还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年干到头,不但钱挣不回来,还得往队里返钱,农村人给这种现象起了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胀肚”(注:肚子根本吃不饱,还得违心地说吃胀肚了)。
  虽然家里很穷,但是,父亲从来不像有些农村人那样小偷小摸。从我记事时起,父亲就总和我说:“孩子,做人要本分。人可以穷点,但志不能短”。
  父亲虽然是一个农民,他和农民还有一定的差别。父亲生在旧社会,念过私塾,《四书五经》倒背如流。那时因为爷爷家里穷,父亲没有把私塾念完,留下了终身的遗憾。解放后,父亲的观念还有点守旧,他把没有实现的心愿,寄托在我们兄弟姐妹七人的身上。父亲常和我说:“孩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骨子里还有那么一点点封建观念。
  我身上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过早的务农了,兄弟和妹妹学习不好。父亲很忧愁,那时,看父亲很苍老,秋天的寒霜过早地染在了他的两鬓上,整天驮着背。于是,他把他的未能实现的心愿寄托在我的身上。
  从初中开始我就在学校寄宿,一周能回一趟家。每次回去后,父亲都会和我说:“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到城里去咱喝浆子(豆浆),吃大果子(油条)”。那时候,我不知道浆子和大果子是什么东西,但是我觉得这两样东西一定很好吃。于是,我就将浆子和大果子作为我短期的目标,加倍地努力学习,在中考时就考上了吉林省扶余县第三中学(现在的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开学的那天,父亲早早地就起来把我的行李捆好,坚持要送我去学校。我考上扶余三中,全村的人都轰动了,那时候一个学校能考上三中的也就三四个。那天,我突然发现父亲平时总驮着的背怎么直起来了。很多年后,我和父亲提起这件事,父亲才笑呵呵地和我说:“你是咱屯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我能不荣耀嘛”。
  在扶余三中上学的第一天,我就吃到了大果子和浆子。虽然没有父亲说的那么好,但是,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一生。在扶余三中三年的学习日子里,一旦我有偷懒的想法,耳边马上就会响起一个声音:你不想尝尝大果子和浆子吗?经过父亲的教诲和鞭策,我顺利地考上了东北石油大学,又顺利地在吉林油田参加了工作。无论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能承受,毕竟父亲说了:“只要努力,咱就能喝浆子,吃大果子”。
  现在,我深知世上有太多远比喝浆子,吃大果子更值得追求的东西。但父亲说的这句话像一个信念,激励我不断向上,再向上……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个用一句话,一个小小的诱惑鞭策儿子成长的父亲。
  人生有父如此,定当一路坦途!
  二、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旧社会,和当时千千万万的中国女人一样,凭媒妁之言,嫁给了从未谋过面的父亲,生儿育女,养育后代。母亲生在农家,勤俭朴实,性格柔顺。做姑娘时就默默地在姥姥家勤恳做事,从不讨哥嫂的嫌,所以在亲戚里口碑颇佳。婚后与妯娌相处也是谦恭礼让,深受爷爷和奶奶的赞许。
  母亲瘦瘦的,外表柔弱,内心却很刚强,活的很有自尊。小时候,父亲生病没有劳动能力,家里的重担都落在母亲瘦弱的双肩上。母亲既要照顾生病的父亲,还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我们兄弟姐妹七人。那时候,母亲总穿着一身已经破旧的衣服,但很洁净。为父亲治病花了不少的钱,家庭生活拮据。亲戚间也很少走动。直到1978年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父亲的病也早已经痊愈,母亲才带着我们开始走原来基本上没有联系的亲戚。
  母亲患有牙疼的毛病。常言道:牙疼不算病,疼起来真要命。有一年大雪天母亲在山上收拾庄稼,牙疼病又犯了,她疼的直叫唤,有时候还在地里打滚儿。但她还是顶着钻心的牙痛,拖着瘦弱的身子在寒风中继续劳作,收工后还为全家人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饭。那时,母亲一直很忙、很忙,没有闲着的时候。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纺线、做鞋、缝补衣服等,直到深夜。母亲现在眼睛不好,和那时候的劳累有一定的关系。
  我大哥学习非常优秀,十六岁的他看到家里贫穷的境况,主动放弃了学业下地务农,这也许是母亲心里永远的痛,也是母亲现在格外疼我大哥的原因。因为家里穷,我大哥年龄很大了还没有找到媳妇,母亲很是忧愁。后来经人介绍,哥哥和一个许姓的姑娘--我现在的大嫂相识结婚,母亲的脸上才露出了少有的笑容。大哥、大嫂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后才分家另过,这在农村是很少有的。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母亲把我的大嫂当成了自己的亲姑娘看待。我大嫂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那时候我念初中,每天早上大嫂都把我的饭盒装好,放在我的书包里。大嫂的第一胎生了个姑娘,母亲心里不说什么,但她还是盼望哥哥家能有个男孩,好传宗接代。我上大学放假回家,母亲总和我唠叨:“你大哥这么好的人怎么能没有儿子呢”?这之后母亲和父亲一直掏弄能生男孩的偏方让大嫂服用。后来大嫂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母亲乐的合不拢嘴。一会抱抱这个,一会看看那个,哄孩子累弯了腰也高兴。弟弟比我早结婚一年,与父母、二哥一起生活。弟弟家头胎是个姑娘,早产,母亲和弟妹一起将这个不足月的小姑娘伺候大。弟弟家二胎是个男孩,母亲很是高兴,整天哄着我这个淘气的小侄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累。
  我二哥小时候患小儿麻痹落下了残疾,现在一直未婚。二姐远嫁黑龙江鹤岗,我们几年才能见一次面。现在母亲惦记最多的是我二姐,顾虑最多的是她和我的父亲百年后我二哥的生活。时间长了我二姐不打电话,母亲就在那唠叨:“二姑娘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来电话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母亲就让弟弟打电话过去问问,得知二姐一切安好,她才会放下心来。
  上中学时,我学习成绩特别优异。那时候初中要是考上师范院校的话,学校供吃供住,基本没有花销。学校的老师看到我家的生活条件不好,就极力劝说我考师范,好早点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内心也想早点参加工作贴补家用,但又非常想念高中考大学,在考师范和考高中两者间一直犹豫不决。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很支持我考高中,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想考高中就考吧”。1984年我顺利地考上了现在的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1988年我又如愿地考上了东北石油大学。母亲很是高兴,给我做了一套崭新的中山装。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穿新衣服,虽然有点老土,但我大学四年一直穿着。大学毕业后,我在吉林油田参加工作,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小云。结婚时母亲一针一线地给我们做了两床被子,一套红的,一套绿的。她还乐呵呵地叨咕着说什么"红官绿娘子"。我和妻白手起家,但妻没有一句怨言。妻很贤惠,总是给父母和我二哥买这买那,尤其是衣服和鞋。现在母亲的衣柜里满满地装着妻买的衣服。我妻子小云一直想把我的父母和二哥接到城里来住,母亲一直不同意。她说:“我在农村呆惯了,你们那还在屋里上厕所,不习惯,你们上班了也没有人和我说话”。也许是故土难离,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也是我们夫妻心中的一个遗憾。
  母亲现在已经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头发花白,耳朵有点背,眼睛视物模糊,亏得有父亲整天陪伴在她的左右,做她的向导和拐杖。因为眼睛不太好使了,母亲不能做饭、做菜了,要强的她一直感觉非常遗憾。有一天晚上我的同学让我陪他去扶余县接人,我顺便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因为时间太晚,就没敢惊动父母,在我大姐家住下了。第二天早上我回去看父母,我都已经站在了母亲身边,母亲没听到也没看到。她正摸索着要自己洗头。我站在她的旁边说:“妈,我是老三”。母亲就一下子抓住了我的手,眼睛里似乎有点滴的泪花,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为母亲洗了头发,这是我第一次给母亲洗头。望着母亲满头的银发,我强压抑着没有哭出声来。以前回家,母亲就是把我送到大门外,不知道那次怎么了,母亲非得让我的父亲搀扶着她把我送到站点,还一再叮嘱我说:“别抽烟了、少喝酒。大垚(我儿子)到大学后,你们去看看学校怎么样,到时候和我说一声”。
  每个人都有母亲,母爱伟大而平凡,如润物春雨,似拂面和风。母亲对儿女的情,无私而博大,绵绵不断,情谊深长。
  祝福我的母亲健康长寿。
  三、我的大哥
  大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在快六十岁了。每次回去看见大哥的苍老和沧桑,我心里都酸酸的。
  大哥瘦瘦的,矮矮的,外表柔弱,内心却很刚强。小时候,父亲生病没有劳动能力,家里的重担都落在母亲瘦弱的双肩上。那时候还是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公分制,按挣公分的多少进行粮食分配。父亲不能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家庭人口又多,生活艰难,连最起码的口粮都领不回来。我大哥学习非常优秀,十六岁的他看到家里贫穷的境况,主动放弃了学业下地务农。那时候大哥长的很小,但要强的他和成年人一样干活,不知受了多少委屈,受了多少苦,总算把这个家支撑了下来。大哥现在个子矮小,和那时候的过度劳累有很大的关系。
  大哥对弟弟、妹妹们很友善。父亲生病时我才三四岁,有一次到离家十二里的镇上去给父亲看病,年幼的我哭闹着要跟去。那时候我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大哥就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一直驼着我走了十二里路。我小的时候,大哥总是利用务农的闲暇时间,给我扎各式各样的蝈蝈笼子,抓最好的“铁蝈蝈”(就是那种紫红色的蝈蝈)给我玩。他在蝈蝈笼子里放上带露水的西葫芦花,将蝈蝈笼子挂在屋檐下让我听蝈蝈弹奏美妙的音符。他还做很多夹子,带着我去春天时充满泥土气息的田野里打鸟。我上中学和大学时,每次都是大哥骑着自行车到镇上的车站接送,不管刮风下雨,默默地为我这个弟弟做着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哥很孝顺,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三十岁左右才娶到媳妇。在农村,年轻人结婚后大都和老人分家另过,可大哥、大嫂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后才分家另过,这在农村是很少有的。家虽然是分开了,但是大哥总默默地回父母家帮着干这干那,他怕老人挨累,直到我的弟弟结婚。
  大哥很节俭,过日子精打细算,这和他小时候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大哥出生在五十年代中期,经历了大饥荒的年代,也经历了“文革”动乱的年代,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罪都遭过。他很少为自己买新衣服,有时候买水果等好吃的,他也舍不得吃,都留给我的侄子、侄女们。抽烟也是抽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香烟。大哥在农闲时还去镇上打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封路,他都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准时到达打工地点。别人打工中午都去饭店,大哥却自己带饭。
  大哥和大嫂育有两女两儿。两个女儿都已经结婚,两个儿子在外打工,还没有结婚,大哥很是惦记。前些日子回家,大哥和我说我的二侄子处对象了。我二侄子家伟带对象回我大哥家那两天,大哥乐呵呵地忙了个够呛。近六十岁的人,骑着个电动车,去离家12里地的镇上去买这买那,钱花多少不说,很是辛苦。
  母亲时常会和我说:“如果当时你父亲不生病,你大哥也不能下地干活,不也和你一样有个班上?你大哥十六岁就下地干活了,没少挨累。结婚后分家时等于净身出了,连房子都是自己盖的,唉”......每次母亲说到这的时候,眼中都会噙瞒泪花。是呀,大哥一辈子不容易,现在我的侄子、侄女们也都长大成人了,大哥,你也应该好好歇歇,安享晚年了。
  四、我的二哥
  二哥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我的父亲领着他去过北京、哈尔滨、长春等大城市给他看病,终于治好了病,让他站了起来。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我二哥6岁那年的冬天,他坐我父亲赶的生产队的车去给地里送粪时也许着凉了,旧病复发。虽然父亲又带他去各地治疗,但最终也没有治愈,落下了残疾,一个手和一条腿不太好使。我上初中时,学校冬天向学生收取过冬的柴火。二哥就用手推车拉着一车柴火,和我一起走18里路将柴火送到学校。
  现在回想起来,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伤感。一个残疾人为了自己的弟弟能完成学业,一瘸一拐的来回走36里地。现在我最惦记的是我二哥。二哥没什么心眼,人看起来也傻乎乎的,可能是小儿麻痹留下的后遗症。二哥头总疼,我工作后就给他买正痛片,也许他一直吃上瘾了,现在根本离不开这种药了。
  后来,我不给他买药了,每次回去都给他钱,让他自己买点好吃的。可他一分钱也舍不得花,都赞了起来。我爱人给他买的衣服和鞋子他也舍不得穿,整天穿的不成样子。每次回家看到他这样不修边幅,我都会和他说:“钱和衣服都留着做什么,自己买点好吃的,穿的利索点多好”。每次他都默默地听,不吭声。
  二哥一直没有结婚,现在和父母、弟弟一家在一起生活。也许二哥表面上看傻乎乎的,他心里可能有一定的打算,就是我的父母百年后他自己的生存问题。
  唉……
  五、我的大姐
  大姐今年五十多岁了,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大姐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心地善良,待人友善,勤劳节俭,孝顺,中华民族妇女的传统美德在大姐身上皆有体现。
  大姐很敬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一直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管什么家庭的孩子,她都一样对待。同时,她还根据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老师,她比别人要累的多。大姐的敬业付出,也收到了很好的回报,她带的班级在乡上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她的学生在社会的各个行业都是非常优秀的,应该说,作为老师她是合格的、成功的。
  大姐很孝顺。大姐家和我的父母家住前后院,母亲年岁大了,眼睛看不清东西,不能做饭,大姐每天都会过去看父母,隔三差五做好吃的给母亲送过去。母亲那次做肠梗阻手术,手术前大夫说母亲可能要造漏,大姐听后就哭个不停。大姐的婆婆去世后,大姐把公公接过来一起生活。
  大姐很注重亲情。兄弟姐妹家有什么大事小情,她都像自己家事似的。我参加工作后买房子钱不够,每次都是大姐给拿的。我儿子和侄女高考成绩不理想,我们做父母的还没怎么地,大姐却因着急上火哑了嗓子。我大侄子被他朋友骗去传销无法脱身时,我大姐听后比我哥嫂还着急。我每次回家都在大姐家吃住,不管什么时候,大姐都会给我做可口的饭菜。走的时候,还会给我拿农村的土特产。我结婚后,家里的咸菜和酱都是大姐供应着。
  大姐勤劳节俭。大姐除了上班外,还和姐夫一起种地,一起经营着家中的一切。大姐很节俭,在农村她家条件相对已经是很好的了,但大姐从不穿太贵的衣服,日常开销也是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
  大姐快退休了,退休后可能要去天津生活,那时候我们见面的机会要少了。
  祝我的大姐天天能有个好心情,身体健康。
  六、我的弟弟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一晃儿我的弟弟老嘎达已进不惑之年。老嘎达喜欢喝酒、抽烟、打麻将、推牌九,而且瘾头很大。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点上一根小烟,喝上两杯小水酒。他一天能抽两三包烟,每天基本上要喝三顿酒。逢年过节或闲暇时一头扎在赌场中,没日没夜的赌,顾头不顾腚。由于不会耍奸钱,见好就收,每年都是脖子后面插小旗--送钱小护兵。老嘎达是瓦工,能干活,能吃辛苦,手艺也好,每年干瓦工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老嘎达心地善良,爱面子,村里有个大事小情他一定到场帮着忙乎,和自己家事一样尽心尽力。老嘎达和父母、二哥一起生活,虽说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说家中也时常闹点矛盾,但老嘎达心里有一杆秤,在里面和着不算太高明的稀泥,其实他很不容易的。我非常理解他,他有时候很难做的……
  写给我的弟弟:一生烟酒不离身,赌场迷离醉红尘。前世缘份今生定,路遥日久见人心。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松原节约网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节约网   长岭县节约网   乾安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