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3-31 来源:松原日报 作者:炼金山 |
原标题:我市网络信息化建设侧记
“在宽带和有线进村以前,群众看电视不方便,只能靠传统的‘天线’接收,效果不佳,频道也收不全。现在,光纤宽带进村了,村民不仅能上网浏览新闻,还能看高清电视,频道也多了很多个。”说起宽带进村工程,扶余市长春岭镇前坨子村党支部书刘俊峰一个劲地说好。 前坨子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多年来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宽带进村”工程在这里实施,农民的文化素质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如今,走进前坨子村,感受最深的就是农民朋友们都变得时髦了,一些村民都用上了智能手机,家里都拉了网线装上了电脑,还接上了有线电视,小乡村里那双看世界的眼睛,现在能够看到更远的地方了。 “十二五”期间,我市把推进信息化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深入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网络城乡全覆盖。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市信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光缆铺设总长度达到28460公里,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4万户。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移动2G基站2267座,3G基站1406座,已建成4G基站1392座,较好地推进了松原地区云计算中心建设。 全面完成“光纤村”网络建设项目,切实推进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扭转农村信息化建设落后局面,满足3万户农村光纤宽带需求。完成新建商务楼宇、住宅小区的光纤到户建设和老城区光网改造工程,推进“光进铜退”和网络双向化改造,促进互联互通。“三网融合”工作稳步推进,市本级广播无线覆盖率99.21%,电视综合覆盖率99%。城区数字有线电视用户9万户,数据宽带网络全部实现光纤和双向设备接入到单元。 随着我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突出推进信息网络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像前坨子村村民的时尚生活几年后将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城乡居民随时都可高速畅游互联网。 “十三五”期间,为推进信息网络全覆盖,我市将重点实施光网覆盖、无线网络、广电网络、网络融合四大工程,城乡将实现一网连世界,居民都将会体验到高速度的信息交流。 未来几年,我市将全面推进城区光纤入户,加快信息网络在农村覆盖,到2020年宽带骨干网入口覆盖率在规划城区内达到100%,郊区大于95%,宽带接入的用户普及率全市总体达到40%以上,开发区及新建小区达到50%以上,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 大力开发无线数据业务,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00万户,入口普及率达到80%,加快推进公共无线网络建设,提高热点区域大流量移动数据业务承载能力和数据传输速度。切实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实现城市家庭宽带数据传输能力基本达到每秒20兆比特,农村家庭宽带数据传输能力达到每秒4兆比特,加快4G网络普及应用。 加强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力度,提高广电网络业务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重点推进县级以上城市双向化改造。加强县域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与升级改造,实现城镇有线电视数字化全覆盖,基本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化转换任务。 加快创新信息网络发展,努力打造网络深入融合的大格局。研究探索量子通信技术,加快建设大数据量子通讯产业园,增强信息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广电与电信业务双向切入,加速物联网与通信网络融合,推进下一代广电网与物联网融合,推动互联网、IPTV(网络电视)和有限网络电视并轨,到2020年争取在“网络融合”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