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他是从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农民企业家。作为我市第一个把“四粒红”花生卖到欧洲的农民,张守成让世界许多国家知道中国扶余。 10年前,张守成决心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他把家乡特产“四粒红”花生做成“金豆子”,端上外国人的餐桌,让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2005年,张守成投资300多万元,在扶余市大林子镇注册成立我市第一家花生进出口企业——扶余华盛农产品公司。他引进两套加工设备,进行花生深加工。如何从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众多知名企业中取得出口订单,分得国际市场的一块“蛋糕”,他的秘诀就是“诚信”二字。他从收购原料到生产加工层层把关,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把花生划分为十几个等级,派专人检测化验,保证产品质量。 十多年来,在张守成的精心管理下,扶余华盛农产品公司很快在亚洲和欧盟等国际市场占领一定份额。小小的扶余“四粒红”花生,在他手里出口创汇,身价很快提高,为农民增加收入。 十几年的坚守,对张守成而言,诚信之路充满太多艰辛。2008年10月,花生刚刚上市,价格忽高忽低,市场行情非常不稳定。就在这时,他遇到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当时公司计划采购500吨花生,采购部人员贴出广告,标注每公斤6.3元的收购价格。农民看到该广告后,马上对花生进行脱壳,第二天就有十几车花生送到公司。可是,市场变化很大,花生第二天的价格降到每公斤6元。面对这种情况,他最后还是决定按照原价格收购。这样一来,他损失2万多元。但是,他却赢得农民的信任。 2010年6月,泰国一家公司给张守成发来投诉信,原因是他提供的花生仁原料在加工之后出现苦涩味道。对自己产品充满信心的张守成明知是对方加工技术出现问题,但他还是放下一切事务,连夜乘飞机赶往泰国。 张守成不顾舟车劳顿,换上工作服,进入泰国这家公司的生产车间。他仔细观察电脑程序后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把花生仁的烤制温度150℃降到130℃,把烤制时间200秒降到180秒。结果,花生仁味道正常了,颜色也正常了。这时,他看到客户的脸上露出笑容。客户伸出大拇指说:“中国华盛公司是诚信企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守成获得“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全国诚信示范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如今,扶余华盛农产品公司的资产达到2600多万元,松原市第一个花生酱出口项目也即将在这里上马。(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