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扶余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扶余

  地方资讯
扶余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优化法
扶余市全力营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扶余市召开秸秆禁烧工作紧急部署会
扶余市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扶余市第一书记代言产品旗舰店揭牌
松原扶余市举行吉林三井子杂粮杂豆
扶余市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高质量发
【解放思想再深入 全面振兴新突破
 
  节约行动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中国有必要设立“减少浪费日”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长春市启动2018年城市节水宣传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扶余:推广节能取暖新方式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理论探讨    
专家共论智慧城市下 如何实现智能转型
时间:2016-4-19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行动指南。为响应党的号召,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既响应了以上号召,也将通过“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视野、新角度为智慧城市“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带来新契机和新动力。近期,国内顶尖专家走进“西苑沙龙”,探讨城市智能转型和新一代智慧城市系统构建。

  数字城市的智能转型

  一个行业或一个区域的信息化过程,原则上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数字化,主要是指信息的传感、存储、计算、传输和控制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等。第二是智能化——数字化的更高阶段。城市的发展也必然经历这两个阶段的信息化:由数字城市智能转型为智慧城市。一般来讲,数字城市应具有如下几个特征:最大限度使用数字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构成的信息基础设施;在云计算的软件环境下,对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大数据加以计算与处理;把反映城市社会的各种大数据有效整合,用于规划、预测、运营以及城市监管,提升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能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和我们国家发达地区基本实现了城市数字化。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李未院士认为,目前数字城市转型形成智慧城市至少需要从智能服务、大数据处理以及软件系统研发等方面进行突破。

  首先,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标志性区别是智慧城市是复杂的信息生态系统,需要提供规律发现、深度关联、决策生成等智能服务。规律发现通过对输入的现象大数据的计算、分析和处理,产生概念间关系,并以文字和符号的形式提供知识。深度关联针对事物的现象、症状等,通过归纳猜想、逻辑推理和关联操作以及对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所有可供选择的知识。决策生成针对用户需求,向用户提供相关的所有可供选择的决策类型,并针对每一个体的个性化要求,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到群体均衡、个体优化。这三类智能服务是人类认识、解释和改造城市的基本智能,也是判断数字城市智能转型的标准。

  其次,城市的大数据是承载知识和信息的实体,上述智能服务依赖于城市大数据的高效处理。然而,目前城市的数据通过多种数字化传感装置采集,来源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属于不同的知识领域。因此格式难以统一,需要统一的数据模型,能描述各种结构和非结构类型的数据;同时具备集成性——能够直接继承和采用各种类型数据的成熟技术,关联性——可支持多源数据特征关联,和可扩展性——支持新的数据类型并保持处理效率。

  最后,智能软件是实现上述智能服务的基础,也是城市软件基础设施的核心构件。智能城市转型要有大量的智能软件进行支撑;同时,城市是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软件也需要动态更新。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对软件开发效率和演化的需求。由于现代城市在宏观上,市政管理机构对城市的宏观规划和对城市资源配置及发展的调控,微观上竞争和市场机制对城市资源配置及城市发展的决定性作用,针对智慧城市的软件生态系统建设、维护和演化问题,类似地可采用基于市场竞争的群体开发模式。其基本思想是,纵向分层(宏观规划)和横向竞争(众包实现)相结合,激发社会群体广泛参与,从而既有纵向的计划性的优点,又有横向竞争、提高效率的优点。



( 责任编辑:孙洪华 )
松原节约网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节约网   长岭县节约网   乾安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