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桦甸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桦甸

  地方资讯
桦甸市召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谋
桦甸市夹皮沟镇锦山村抓基层党建引
桦甸市领导带队外出开展乡村振兴现
吉林桦甸“知青村庄”助力特色乡村
桦甸市民兵训练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桦甸市抓好“三个服务提升”,让退
桦甸市永吉街道组织防汛应急演练
桦甸市执法局:多措并举强化疫情防
 
  节约行动
节约网座谈“浪费之风必须狠刹”纪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坚持节约再出征
节约网与“厕所革命”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长春市启动2018年城市节水宣传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世界水日节约网免费发1万瓶水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地方法规政令    
桦甸市大城子村4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治理方案
时间:2017-6-30  来源:桦甸市人民政府  

桦甸市大城子村4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

治理方案

一、项目名称 桦甸市大城子村4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

二、项目承办单位 桦甸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地点 桦甸市社保局西北处

四、现状 保局后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枯水季节河道污水来源以排泄生活污水为主,汛期以排泄流域内地表径流为主,主要靠滩地行洪。河道内垃圾和漂浮物严重,淤泥深度达1.5m,严重影响河流排通,滋生细菌蝇虫,恶化水质,散发臭味,危害周边环境。

五、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自201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水十条”,明确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阶段目标,国家在下一个水污染防治计划中,也将加大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投入。同时住建部在8月份出台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城市河道的黑臭治理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其中外源减排和内源清淤是基础与前提,水质净化是阶段性手段,水动力改善技术和生态恢复是长效保障措施。外源阻断主要是采用截污纳管和面源控制,内源控制则是清淤疏浚。本项目针对社保局后河道淤积,内源污染严重的现状,以改善河道及沿河两岸生态环境、恢复河道的泄流和行洪排水能力为目标。清淤工程是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重要措施之一。

六、工程主要内容

本项目主要包括清除社保局后河道的水上漂浮物、清除淤泥及河面绿化。项目基本情况如下: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内容

面积(㎡)

工程规模

社保局后河道

20928

围绕河道种植荷花及芦苇等水生植物,栽植面积约3000㎡。

清淤量4.18万m3

七、项目实施计划及投资

项目建设期确定为从2017年7月至2017年10月。本工程总投资为196.06万元人民币,其中:工程费为171.2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为24.8万元。资金来源100%自有资金。该项目属于公益项目,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但项目建成后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八、建议

本建设项目得到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前期工作开展顺利。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议做好以下问题:

1、尽快与城建、规划部门沟通,办理相关手续,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2、做好资金筹集工作,为项目开工奠定基础;

3、项目实施阶段,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4、做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加强对施工驻地排污问题、施工现场的设置堆放和施工机械作业的废气排放量检测,以及对施工机械的噪声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认真的不间断检查。

九、结论

1、该项目的建设既可以改善水体环境,同时又可以拓展城市空间,推动城市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桦甸市生态环境,推动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最终带动桦甸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本项目建设符合桦甸市的开发政策,符合桦甸市的总体规划要求。项目建设既可以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又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本工程项目位于桦甸市城区范围内,工程材料丰富,运输便利。施工用水、用电可以就近引入,工程建设条件良好。

4、本工程在资金筹措上为自有资金,符合桦甸市实际财政情况。

5、项目建成后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责任编辑:王雪 )
江城节约网   蛟河市节约网   舒兰市节约网   磐石市节约网   永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