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拯民(1909-1941),东北抗日联军杰出领导人之一。1909年出生于山西省屯留县,在彭真同志的引领下,他毅然走向了革命道路。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党的指派来到东北组织抗战工作。 1936年 ,魏拯民和王德泰并肩战斗,率部历尽千辛万苦,冲破敌人封锁阻击,在金川县河里惠家沟与杨靖宇率领的队伍会师,主持召开著名的"河里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将东满、南满党的组织合并,建立新的南满省委,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省委书记。 此时,东北抗日联军一路军总人数达到6000多人,活动在长白山麓,声威大震,使东南满地区的抗日游击工作得到空前发展。 在粉碎敌人冬季大讨伐战斗中,二军军长王德泰牺牲,领导指挥二军的重担完全落在了魏拯民的肩上。在这个困难时期,他率队征战于东南满各县,出没在长白林海,攻据点,打伏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艰苦的斗争环境,魏拯民积劳成疾,于1941年3月8日病逝于吉林省桦甸县牡丹岭二道河子密营中,年仅32岁。
魏拯民抱病征战半年之后,无情的病魔迫使他离开部队到桦甸县抗联密营休养。1941年3月8日,因叛徒的告密,100余敌人突然包围了桦甸县四道沟抗联密营,重病之中的魏拯民率7名抗联战士奋起反击,终因寡不敌众,全部牺牲。 在魏拯民牺牲60年后的今天,追忆他为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东北的斗争经历,可谓壮丽辉煌;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表现的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永世相承。魏拯民烈士现安葬于吉林市北山公园内的革命烈士陵园,并且修缮一新 维护良好,墓碑上立有半身塑像。 从1932年4月奔赴东北到病逝,长达9年的时间,魏拯民一直战斗在长白山麓。他率领抗联将士,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高昂激越、感天动地的撼人悲歌,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抗日民族英雄。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 责任编辑:宣芮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