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2-27 来源:长春晚报 作者:张贤达 |
在苍茫的东北大地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们出身寒微,却有着小草的韧劲,顽强地生长着;他们起于市井,却有着苍松的品质,挺拔于人世间。我们今天要讲述的“韩边外”就是这样一位关东传奇人物。 “韩边外”名字有讲究 有人说“韩边外”是一个人,有人说“韩边外”是一个地区,有人说“韩边外”是一座金矿,有人说“韩边外”是一段历史。那么,“韩边外”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大家所言都不虚!因为大家是在从一个个节点上解读“韩边外”。 从“韩边外”名字的来历上看,他的确是一个人。“韩边外”原名韩宪宗(又名韩现琼、韩效忠),出生于1813年,卒于1897年。“韩边外”名字的由来是这样的:韩宪宗随父出关之后长期定居今九台市沐石河镇,这里属于“柳条边”外。当年,当地居民惯于以“边内”“边外”相称。韩宪宗在赌博时也以“边外”自居,因此当地人渐渐以“韩边外”称呼韩宪宗。久而久之,“韩边外”就叫开了。 后来,“韩边外”来到今通化夹皮沟一带淘金,成为群众首领,建立起一个“独立王国”,人们把“韩边外”管辖的区域冠以“韩边外”的称号。据《桦甸县志》记载,“居斯土者,且只知有韩民,而不知有国家,有官府”。显然,这个时候“韩边外”成了政治势力的缩写。 至于“韩边外”是一座金矿的说法,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还不止一座金矿,而是成为夹皮沟这一区域诸多金矿的简称。说“韩边外”是一段历史,那就更有渊源了。“韩边外”在“独立王国”内自立法度、行赏罚、课赋税,先是长期脱离政府管制,后又被政府招安,这段历史自然有着很深的“韩边外”烙印。 “韩边外”发迹的往事 “韩边外”出生前,他的父亲就开始“闯关东”,先是闯到辽宁,后在“韩边外”出生后举家搬到“柳条边”外。据长春市地方志编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韩忠宝在长春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班上所授的《长春城市演变的历史轨迹》一课介绍,柳条边,简称柳边,或称柳条边墙、条子边,就是在高三尺、宽三尺的土(或砖)台上,每隔五尺插三株柳条,每株之间再用绳捆结横连柳枝,形成五尺高的柳条篱笆,也就是“插柳结绳”。边墙外,一般挖一条深、宽八尺至一丈的“护墙河”,防止有人越过。柳条边有“老边”和“新边”之分。老边建于清初,在今辽宁境内,被称为“盛京边墙”;新边建于康熙年间,从开原起,经今四平、伊通、长春市郊、临双阳过九台至舒兰,全长345公里。 “韩边外”的父亲带着家人闯过了“柳条边”,在1825年前后来到了沐石河镇。当年这里赌风盛行,逐渐长大的“韩边外”总想出人头地,“一下子抱个金娃娃”,于是成了一名职业赌徒。1833年,他因债台高筑无力偿还,便以外出借钱为由离家出走,来到桦甸。在这里,他给地主家扛活种地,又因赌博还不起债而逃入深山老林,在夹皮沟金矿工作。 “韩边外”来到夹皮沟时,以梁才为首的一伙豪强在沟中“态意横行,择肥鱼肉,矿工患之”。“韩边外”联合十余个人,结为把兄弟,经过一番准备,对梁才一伙发动突然袭击。梁才被打得丢盔卸甲,率领十余人出逃,“韩边外”便成为矿工的首领。 据资料介绍,夹皮沟金矿是咸丰至光绪年间吉林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采金业的中心。在夹皮沟有约定俗成的法规,“韩边外”(大把头)“对团体成员中犯罪者有答责以至活埋绞死之权,同时有保护病残孤寡之责。团体成员可以自由离去加入别的团体,但既出断不许复归”。采金若无收获,“大头目养之,但无报酬”。“团体成员为官府逮捕,大头目负责保护其家属”。民事纠纷“裁判权专属于政厅,而死刑之宣告由韩氏决定”。 在“韩边外”的严格管理下,“韩边外”地区的土匪无论大股小股,窃贼无论偷得多少,捕获后立即杀头。老百姓说:“韩家杀人不走文书,就地开销。” 另外,“韩边外”将分散采金的矿工统一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建立起一个旨在劳动谋生的流民团体。“自是金工日集,产量日丰,商贾日转,加级沟(即夹皮沟)之金场随之名闻远近”。同时,附近的垦荒、采参、伐木等流民纷纷向韩宪宗纳税赖以保护,因而他控制的区域不断扩大。“自牡丹岭西,暨(吉林)省南松花江上游左右,并辉发河两岸,皆为韩氏声势所管领”。“垦丁、矿夫至四五万人。同治元年(1862年),整个吉林省入籍在册人口总计为33万,而聚集在夹皮沟及其附近的流民达五万人之多,其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韩边外”被招安的岁月 清朝后期的“柳条边”外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流民团体,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反抗官府为宗旨的起义队伍,以李凤奎、马傻子为代表;二是以抢掠为业的盗匪团伙,头目繁多;三是旨在劳动谋生的流民团体,“韩边外”为其代表之一。但是,大多数团体存在的时间很短,很快被清朝扑灭,唯独“韩边外”“武断一隅者五十余年”。 “韩边外”地区出现之时,整个东北社会动荡。“韩边外”拥有自卫的武装,护卫矿区兼保农户。显然,“韩边外”作为拥有武装、旨在劳动谋生、以把头制为基础组织起来的流民团体既不同于专为反抗官府的农民起义队伍,也不同于以抢劫为业的盗匪团伙。 1880年,钦差大臣吴大澂前往吉林查办“金匪事宜”,吴大澂单骑入山,微服私访“韩边外”,“韩边外”被招安,随吴大澂前往吉林省城,并获得“五品顶戴”的奖励。 1897年,“韩边外”病死,其长孙韩登举继承祖业。 1919年,韩登举死于霍乱,韩家开始走向没落。1934年,韩家按股份和人口分了财产,各奔东西。(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