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辉南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辉南

  地方资讯
我县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辉南镇传承红色精神引领小镇发展
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三农
辉南县备耕生产工作已全面展开
省政府检查组深入我县检查2018
辉南:创建特色小镇
我县召开百亿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推
辉南加强软环境建设
 
  节约行动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通化打造群众满意就业服务平台
辉南公安局强化火灾隐患 整治提升
省多部门首晒“三公经费”决算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智慧辉南    
辉南:“互联网+”进村入户
时间:2016-1-25  来源:通化市人民政府  
  7月15日8时,随着电脑键盘“哒哒哒”的敲击声,辉南县朝阳镇的鑫兴参茸特产店店主牛春梅已在网上接下了2份发往天津的木耳订单,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以前店里的土特产品只能坐等顾客上门购买,或靠亲戚朋友偶尔往外地带些,销路十分有限。去年,我加入了辉南县电子商务协会,专门去学习了电脑知识和网页制作,协会还帮我在淘宝网注册了店铺,把商店‘搬’到了互联网上,实行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咱也赶了一把潮流。”牛春梅笑着说。“现在好了,网上销售面向全国各地,每天只要上网打开‘我的店铺’,就能接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订单,营业额翻着跟头增长。”
  
  近期,细心的网民发现,绿色大米、野生山参、鹿茸鹿血、林蛙山菜、蘑菇木耳等众多辉南特产网上都有销售,而且已入驻京东商城、1号店、淘宝网等国内知名电商运营平台,这些城里的稀罕物、乡下的土特产如今只需打开网页,轻点鼠标,就能实现交易,“飞”向全国各地。
  
  辉南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21万亩,长白山系列农特产品资源丰富、久负盛名。如何将这些农特产品推向国内市场,打造长白山第一门户独特品牌成了破解发展桎梏的关键。经过不断探索,县委书记付帮成提出了“以辉南特产为主轴,以电子商务为路径,构建实体经营和互联网经营融合发展”的现代商业模式,“互联网+特产”的紧密结合,成为促进辉南绿色转型发展的活力因子。
  
  2014年3月,辉南县电子商务基地落户朝阳镇,总投资280万元。同年5月,辉南县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挂牌运营,成为吉林省第一家县级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经过一年的稳步发展,辉南县“互联网+特产”经营模式应运而生。
  
  朝阳镇国氏绿色有机稻米种植合作社是辉南县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特产”27家受益会员企业之一,负责人国洪义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在政府的带动下,与县电子商务协会联手合作,已经在网上销售有机大米20吨,销售额达到80万元,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但打开了销路,而且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再也不用为销售难犯愁了。”
  
  来到辉南县电子商务协会,展示厅里挂着40多家会员企业标识的Logo墙,充满了浓浓的创业气息。380平方米的培训基地内,专业讲师正在对来自县内各个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社的30余名学员进行网络营销培训。课余间隙,学员张伟道出了大部分网创学员的心声:“协会帮我们找货源、建网店、搞培训,我们只要学好相关知识,回到家里就可以上网开店,不必出门打工,在家门口一样可以创业。”
  
  辉南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宋绍斌向记者介绍:“协会利用互联网优势,整合辉南特色产品资源,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免费培训和网络销售全程服务,实现抱团发展。另外,现在协会已经分别在京东商城、1号店建立了两家辉南特产馆,推动27家会员企业上线销售54种特色产品,上半年销售额近300万元。同时发展个人会员76人,帮助40多名会员开设了淘宝店铺,组织不同规模的互联网技能培训班78场,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
  
  对于今后的发展,宋绍斌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在北京、沈阳、杭州等大城市成立O2O(线上线下)全国特产体验店,并且正在与北京电子商务协会洽谈合作事宜,开通长白山第一门户——辉南特产会员制营销网络,在“互联网+”的大舞台上展示辉南的独特魅力。”

( 责任编辑:张君鹏 )
通化市节约网   梅河口市节约网   集安市节约网   通化县节约网   柳河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